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技术增产效果及群体生理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海泉
作者: 王海泉;陈怡;满为群;栾晓燕;刘鑫磊;来永才;马岩松;杜维广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豆;行间覆膜;增产效果;群体生理
期刊名称: 大豆科学
ISSN: 1000-9841
年卷期: 2007 年 26 卷 04 期
页码: 96-10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高光效大豆品种黑农40为材料、设覆膜、未覆膜(CK)两个处理,在岗地和平地上研究了行间覆膜栽培技术增产效果及群体生理。结果表明: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技术在适应推广区域内是一项具有显著增产效果和推广价值的栽培技术,展览田试验(平地)增产21%,东岗试验(岗地)增产25.4%;黑农40群体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净光合生产率、群体中单叶光合速率、根瘤数及根瘤鲜重、地上部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积累及分配,在黑农40不同生长发育时期东岗试验(岗地)和展览田试验(平地)均是行间覆膜栽培高于未覆膜栽培(对照)。这些结果揭示了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技术增产的群体生理基础。
分类号: S565.1
- 相关文献
[1]覆膜大豆增产效果研究初报. 周宝库,张喜林,宦立海,杨军,王新政,李光耀,吴志敏,张伟东. 2004
[2]行间覆膜栽培对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王海泉,王英,周宝库,李柱刚,何云霞,满为群,陈怡,杜维广. 2009
[3]氮和钾肥对大豆的增产效果. 李洪喜,焦占力,王忠. 2008
[4]赤霉素CAU-2对大豆的增产效果及其喷施方法. 孔庆全,段兴恒,弓步学. 2000
[5]地膜覆盖春大豆增产效应研究. 任冬莲,刘学义,王瑞. 2006
[6]蛋白粉对大豆增产效果研究初报. 徐良,孙彬,孙磊. 2006
[7]大豆施用钴及硼、锌肥的增产效果. 张雷. 2009
[8]大豆施用镁、钼、锰肥的增产效果. 张雷. 2005
[9]不同向日葵品种群体光合生理参数及产量比较. 崔良基,王德兴,宋殿秀,孙恩玉,刘金刚. 2011
[10]平衡施肥在玉米生产中的增产效果. 张德平,古雁滨,尹迪信,唐华彬,罗红军. 2004
[11]缓释肥料在马铃薯上的应用效果. 周瑞荣,孙锐锋,肖厚军,苟久兰. 2010
[12]富镧稀土对水稻的增产效果及应用前景. . 2006
[13]超级稻肥对杂交水稻的增产效果研究. 邓应德,周陈刚,周艳,谭放军,谢士奇. 2010
[14]用于麦田的高科技产品-麦丰. 程爱华,徐维林. 1996
[15]艾格里生物肥—丰农在柑桔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刘春初,周剑波,刘干生,罗源华,何明远. 2005
[16]关于蹲点劳动搞样板田的問題. . 1965
[17]总結和推广劳动模范伏耕經驗的几点体会. 李貴华. 1965
[18]BA-生物种衣剂在番茄上的应用效果. 方新,王志学,冯健. 2005
[19]棉花地下滴灌灌溉效应研究. 周建伟,何帅,李杰,张奋英. 2005
[20]四川郫县犀浦、合兴两公社小麦样板田用硫銨追肥改作底肥的增产效果. 廖思樟,刘芳秀,刘廷柱. 196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大豆黑农87、黑农88在黑龙江省青冈县的种植模式探索
作者:孙振兴;孙建强;薛永国;唐晓飞;曹旦;鲁永明;栾晓燕;刘鑫磊
关键词:大豆;根瘤菌;施肥量;种植密度
-
干旱胁迫对苜蓿种子萌发的影响
作者:王晓龙;杨曌;来永才;柴华;李莎莎;徐艳霞;吴玥;王建丽
关键词:苜蓿;萌发期;抗旱性;隶属函数法
-
寒地野生大豆种质资源游离氨基酸组分分析
作者:樊超;毕影东;刘淼;李炜;刘建新;杨光;梁文卫;邸树峰;唐立郦;来永才
关键词:寒地野生大豆;游离氨基酸;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
-
大豆新品种黑农84品质性状的环境稳定性分析
作者:王婉;刘鑫磊;孙君明;栾晓燕;邱丽娟
关键词:黑农84;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聚类分析;环境稳定性
-
大豆株型与高光效育种的理论与实践
作者:杜维广
关键词:大豆;株型与高光效;理想株型和理想型;高光效育种
-
种植方式对寒地水稻抗倒伏性状的影响
作者:张喜娟;王文龙;孟英;唐傲;董文军;刘猷红;徐英哲;王立志;姜树坤;杨贤莉;刘凯;姜辉;任洋;来永才
关键词:寒地;水稻;种植方式;倒伏指数;单茎抗推力
-
黑龙江省水稻生产现状与产业发展对策
作者:刘安晋;商全玉;王松;来永才;刘凯;范小兵;艾治勇;胡远艺
关键词:水稻;生产现状;发展对策;黑龙江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