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系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伟平
作者: 武小金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两系超级杂交稻;育种;种质资源创新;分子育种技术
期刊名称: 杂交水稻
ISSN: 1005-3956
年卷期: 2006 年 21 卷 02 期
页码: 5-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综述了近年来中国在两系超级杂交稻育种理论与实践中取得的进展,提出了两系超级杂交稻育种的主攻方向和策略,认为以分子育种技术为核心,进行种质创新及亲本遗传改良是今后两系超级杂交稻育种的关键。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林木转抗虫基因育种研究综述. 唐季云,李敏,王莹,张健. 2016
[2]2004全国"玉米种质扩增、改良、创新与分子育种技术"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谢传晓. 2005
[3]充分发挥作物分子育种技术创新平台作用. 李容柏,黄诚梅,魏源文,邓智年. 2012
[4]水产育种生物技术发展战略研究. 陈松林,徐文腾,卢昇,胡炜,王德寿,胡晓丽,周茜,刘清华,赵紫霞,覃钦博,王师,刘洋,崔忠凯. 2023
[5]生物育种技术及其在畜禽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邢生炎,黄永震,吕世杰,王二耀,雷初朝,梁莎. 2024
[6]两系超级杂交稻两优389在海南高产制种技术. 孟卫东,林尤珍,罗孝和. 2010
[7]不同种类肥料对两系超级杂交稻P88S/0293产量的影响. 刘健. 2006
[8]两系超级杂交稻新组合两优389. 罗孝和,罗珊. 2008
[9]氮肥后移对两系超级杂交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何爱斌,范胜利,龙继锐,田小海,张运波. 2015
[10]"两系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的育成与应用"获2003年度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陈静. 2004
[11]施氮对两优培九根系生长的影响及根系性状与氮素累积量的相关性. 张岳芳,王余龙,陈留根,董桂春,杨连新,黄建晔,陈培峰. 2007
[12]实时实地氮肥管理技术对超级杂交稻产量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何爱斌,龙继锐,田小海,张运波. 2015
[13]两系超级杂交稻Y两优1号在湘中作“一季稻—再生稻”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谭保钦,曹庆华,李文祥,凌霜云,邓启云,彭既明. 2008
[14]两用核不育系及其超级稻研究. 夏石头,罗珊,卢志成,张志刚,王桂元. 2010
[15]不同施肥方式对两系杂交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刘科,孙志贵,龙继锐,田小海,张运波. 2014
[16]玉米不同优势群粘滞度测定与分析. 马春红,及增发,贾银锁,崔四平,吴哲,李运朝,曾孟潜. 2010
[17]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取得的重要科技成果简介. 侯水生. 2013
[18]甘白杂交创制早熟油菜新种质的研究. 王学芳,田建华,张耀文,张彦锋,李殿荣. 2017
[19]甜糯双隐玉米种质资源创新. 沈海军,单大鹏,金振国,高利,董晓慧,薛英会,杨广益,李鹤鹏. 2021
[20]水稻转基因方法评价及在种质创新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天马行空转脑筋 锲而不舍破难题-导师袁隆平科研方法和科学精神浅析
作者:武小金
关键词:
-
龙门阵-难以忘却的师恩
作者:武小金
关键词:
-
优质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兆优6377
作者:孟祥伦;田继微;黄忠明;陈远谋;武小金
关键词:杂交水稻;兆优6377;优质;选育
-
不同生态气候条件对杂交籼稻和两优332淀粉RVA谱特性的影响
作者:何勇;孟祥伦;田继微;韦飞严;陈甲元;张小军;武小金
关键词:杂交籼稻;和两优332;淀粉RVA谱;生态气候条件;种植区划
-
广适型优质超级杂交稻深优9516的选育与应用
作者:田继微;孟祥伦;韦飞严;曹攀峰;武小金
关键词:超级杂交稻;深优9516;高产;优质;选育
-
水稻穗萌抗性与OsVP1基因启动子序列及其表达水平的关系
作者:田继微;孟祥伦;武小金
关键词:水稻;穗萌抗性;OsVP1基因;启动子;表达水平
-
水稻不育系抽穗包颈性状的遗传研究
作者:龚俊义;田继微;程本义;孟祥伦;韦飞严;武小金;廖伏明
关键词:水稻不育系;抽穗包颈性状;遗传;6世代联合分离分析;QTL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