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物分子设计育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建康

作者: 王建康;李慧慧;张学才;尹长斌;黎裕;马有志;李新海;邱丽娟;万建民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作物;分子设计育种;育种模拟;目标基因型;育种策略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11 年 37 卷 02 期

页码: 191-20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分子设计育种通过多种技术的集成与整合,对育种程序中的诸多因素进行模拟、筛选和优化,提出最佳的符合育种目标的基因型以及实现目标基因型的亲本选配和后代选择策略,以提高作物育种中的预见性和育种效率,实现从传统的"经验育种"到定向、高效的"精确育种"的转化。分子设计育种主要包含以下3个步骤:(1)研究目标性状基因以及基因间的相互关系,即找基因(或生产品种的原材料),这一步骤包括构建遗传群体、筛选多态性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谱、数量性状表型鉴定和遗传分析等内容;(2)根据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的育种目标设计目标基因型,即找目标(或设计品种原型),这一步骤利用已经鉴定出的各种重要育种性状的基因信息,包括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遗传效应、基因到性状的生化网络和表达途径、基因之间的互作、基因与遗传背景和环境之间的互作等,模拟预测各种可能基因型的表现型,从中选择符合特定育种目标的基因型;(3)选育目标基因型的途径分析,即找途径(或制定生产品种的育种方案)。本文评述近几年来我国在遗传研究材料创新、重要性状遗传分析、育种模拟工具开发和应用、设计育种实践、分子设计育种技术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分子设计育种的未来进行展望,最后指出我国近期应加强育种预测方法和工具、基因和环境互作、遗传交配设计、作物功能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工具、设计育种技术体系和决策支持平台等领域的研究,同时重视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

分类号: S336

  • 相关文献

[1]植物育种模拟的原理和应用. 王建康,Wolfgang H.Pfeiffer. 2007

[2]中国作物分子育种现状与发展前景. 黎裕,王建康,邱丽娟,马有志,李新海,万建民. 2010

[3]植物磷利用研究在水稻分子设计育种中的应用. 周德贵,周少川,王重荣,李宏,黄道强,赖穗春,王志东,陈宜波,吴玉坤. 2018

[4]水稻产量分子设计育种研究进展. 张分云,李宏,周向阳,王重荣,周德贵,赖穗春,陈立云,周少川. 2013

[5]畜禽分子设计育种. 霍艳军,金一,梁桂英,曹阳,金海国. 2007

[6]大豆分子的育种现状、挑战与展望. 毕影东,李炜,肖佳雷,李琬,刘明,刘淼,张必弦,林红,来永才. 2014

[7]杂交水稻育种将迎来新时代. 邓兴旺,王海洋,唐晓艳,周君莉,陈浩东. 2013

[8]小麦籽粒硬度QTL的分析. 周淼平,杨学明,张鹏,张平平,姚金保,何漪. 2022

[9]超级稻的分子设计育种. 万建民. 2007

[10]中科发早粳1号分子设计育种. 陈明江,刘贵富,肖叶青,余泓,李家洋. 2023

[11]作物分子设计育种. 万建民. 2006

[12]分子设计育种在棉花中的应用进展与展望. 赵俊杰,任中英,章志强,张飞,刘艳改,贺昆仑,郭金峰,周晓箭,张文生,王海娟,李威,杨代刚. 2023

[13]中国茶树遗传育种发展、创新之回顾与展望. 王新超,王璐,郝心愿,李娜娜,黄建燕,丁长庆,杨亚军. 2022

[14]药用植物分子育种展望. 莫长明. 2017

[15]新一代测序技术及其对水稻分子设计育种的影响. 周德贵,赵琼一,付崇允,李宏,蔡学飞,罗达,周少川. 2008

[16]我国水稻分子生物学发展及展望. 崔元江,郭龙彪. 2022

[17]我国生物技术育种现状与发展趋势. 康乐,王海洋. 2014

[18]水稻分子设计育种的现状和展望. 苏岩,钱前,曾大力. 2010

[19]辣椒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罗少波,李颖,王恒明,吴智明,何铁光. 2009

[20]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农业遗传改良中的潜力与挑战. 朱末,闻竞,徐晨,张艳.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