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氮水平下超高产玉米品种的产量性状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崔文芳

作者: 崔文芳;王俊超;高书晶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超高产;杂交种;产量;高氮;低氮

期刊名称: 河南农业科学

ISSN: 1004-3268

年卷期: 2012 年 41 卷 09 期

页码: 35-3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方法对8个超高产玉米杂交种穗部性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高氮条件下(474kg/hm2),穗部各性状对玉米产量的作用依次为行粒数>百粒重>穗行数,保证吐丝期具有较高的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在低氮条件下,应注重选育穗粒数多、百粒重大、吐丝期叶绿素和灌浆期生物量高的耐低氮品种(郑单958)。金山27和先玉335是高氮高效型品种,高氮水平下金山27产量较低氮水平下高68.18%,先玉335产量在高氮水平下比低氮水平增加90.40%,可在高氮水平下加以利用,郑单958在低氮水平下产量高于高氮水平,是低氮高效型品种。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超高产玉米杂交种在不同氮水平下的产量相关分析. 崔文芳,王俊超,高书晶. 2012

[2]低氮对玉米杂交种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 周恪驰,何长安,纪春学,王辉,张恒. 2024

[3]玉米自交系B73丙酮酸磷酸双激酶基因的克隆及低氮对PPDK表达的影响. 龚付全,李平华. 2014

[4]干旱胁迫对玉米杂交种产量及穗部性状的影响. 梁晓玲,刘文欣,阿布来提·阿布拉,王业建,杨杰,韩登旭,李铭东,郗浩江,雷志刚,李冬冬. 2021

[5]玉米杂交种籽粒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间关联度的研究. 陈玉水,卢川北. 1999

[6]西南骨干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正反交杂优效应分析. 张彪,梅碧蓉,郑涵琪,李祥艳,康继伟,陈洁,谭君,何文铸. 2014

[7]耐密型新选玉米杂交种比较试验. 许晶,李素玲,车星星,武岩军,尚春树. 2015

[8]遗传改良对中国华北不同年代玉米单交种产量的贡献. 谢振江,李明顺,徐家舜,张世煌. 2009

[9]密度压力下玉米杂交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性研究. 谢振江,李明顺,李新海,张世煌. 2007

[10]高温胁迫对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光合特性、保护酶活性和产量的影响. 徐田军,吕天放,张勇,刘宏伟,刘月娥,蔡万涛,张如养,宋伟,邢锦丰,赵久然,王荣焕. 2024

[11]低氮胁迫对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氮积累、代谢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齐学礼,马杰,赵明忠,董海滨,张煜,许国震. 2024

[12]水稻微核心种质氮素利用率相关性状的鉴定评价及其相关分析. 黎毛毛,万建林,黄永兰,曹桂兰,陈红萍,韩龙植. 2011

[13]干旱和低氮胁迫对冬小麦产量、品质相关性状的影响. 蔡明浩,赵杰,胡梦芸,孙丽静,王培楠,李倩影,杨菁,张颖君. 2025

[14]适应贵州黄壤生长的高氮绿肥品种筛选. 芶久兰,魏全全,张萌,肖厚军,陈龙,秦松. 2019

[15]大白菜CHS基因鉴定及其在高氮水平下转录表达分析. 雷娟利,赵彦婷,岳智臣,陶鹏,胡齐赞,李必元. 2024

[16]玉米产量潜力及超高产物质积累途径优化分析方法. 王存凯,陈鹏飞,陶洪斌,孟祥盟,刘慧涛,刘武仁,王璞,廖树华. 2014

[17]吉林省桦甸市玉米单产超过850kg/667m~2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方向前,包君善,段元才,边少锋. 2012

[18]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赵洪祥,孟祥盟,边少锋,冯士成,邹云峰,方金宇. 2016

[19]近年我国玉米超高产田的分布、产量构成及关键技术. 高聚林,赵明,董树亭,李少昆,杨祁峰,刘永红,王立春,薛吉全,柳京国,李潮海,王永宏,王友德,宋慧欣,赵久然. 2012

[20]一熟制春玉米吉林省产区超高产田的理论基础与技术关键. 尹枝瑞.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