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魏宝阳

作者: 曹亮;李顺祥;黄丹;卢向阳;虢小翊;周晋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吴茱萸;AFLP;道地药材;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

期刊名称: 中国中药杂志

ISSN: 1001-5302

年卷期: 2012 年 37 卷 03 期

页码: 278-28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应用AFLP技术对吴茱萸的遗传背景进行研究,分析不同产区吴茱萸的遗传特性差异。方法:试剂盒提取吴茱萸幼嫩叶片基因组DNA,构建AFLP实验体系并筛选引物,对来自全国5个省份的46份样品进行遗传背景的研究;用NT-SYS-pc 2.1软件对AFLP扩增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从72对AFLP引物中优选6对用于吴茱萸遗传背景的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在相关系数为0.53时,浙江地区的吴茱萸石虎变种样品与其他地区样品分开;石虎变种遗传差异比吴茱萸更显著并呈现出较强的地缘相关性。结论:吴茱萸遗传背景差异明显,AFLP分析方法可有效鉴别不同品种的吴茱萸,并能检测到地区间的差异。

分类号: S567.19

  • 相关文献

[1]小麦基因组DNA快速提取及SSR标记PAGE的银染检测. 杨芳,尚勋武,王化俊,刘娟,乔岩,冯毓琴. 2008

[2]银染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体系的优化. 王露露,刘欣婷,周涛,王娟,贾东海,李强,侯献飞,石必显,顾元国,兰海燕. 2019

[3]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操作注意事项研究. 吴建忠,王玉苹,许源媛,刘岩,赵茜. 2014

[4]微卫星DNA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银染法的改良. 张志峰,史洪才,武坚,简子健. 2005

[5]微卫星产物变性与非变性PAGE-银染方法比较. 张春雷,佟广香,匡友谊,张超,尹家胜. 2010

[6]棉花品种SSR标记变性与非变性PAGE检测法的比较研究. 刘国栋,王芙蓉,张传云,陈煜,张景霞,杜召海,张军. 2017

[7]利用AFLP-银染法筛选与抗甘蓝黑腐病性状连锁的分子标记. 张峰,宋文芹,李凌,李秀兰,陈瑞阳,孙德岭. 1999

[8]悬铃叶苎麻AFLP反应体系的建立. 郭新波,臧巩固,赵立宁,程超华,李育君. 2008

[9]棉花AFLP银染技术及品种指纹图谱应用初报. 宋国立,张春庆,贾继曾,王坤波,崔荣霞. 1999

[10]采用AFLP分析齐口裂腹鱼DNA指纹的技术探讨. 张容,宋昭彬,郭灵安,王东,雷绍荣. 2008

[11]悬铃叶苎麻AFLP反应体系的建立. 郭新波,臧巩固,赵立宁,程超华,李育君. 2008

[12]龙眼AFLP银染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朱建华,李鸿莉,黄凤珠,李江舟,潘丽梅. 2008

[13]板栗基因组AFLP银染反应体系的建立. 周连第,兰彦平,曹庆昌,韩振海. 2006

[14]UPLC-Q-TOF-MS法分析吴茱萸化学成分. 苏秀丽,印敏,徐曙,单宇,冯煦,王奇志. 2017

[15]吴茱萸和臭辣吴萸果实化学成分及不同采收时间主要成分含量的变化. 李懿恒,黄佳楠,刘潇,印敏,刘飞,冯煦,王奇志. 2018

[16]吴茱萸药材石虎变种不同产地含量分析及适宜产区规划. 徐菲,成雨竹,曹亮,李顺祥,黄丹. 2017

[17]吴茱萸属植物中喹唑啉生物碱的分布、生物活性和化学合成. 王奇志,严奇,靳桐,刘飞,邱萍,管福琴,冯煦. 2019

[18]吴茱萸主栽品种及资源分布现状. 魏宝阳,李顺祥,张广平,刘翠娥. 2015

[19]不同采收期对吴茱萸品质的影响. 曹亮,李顺祥,魏宝阳,黄丹. 2015

[20]吴茱萸枝屑栽培榆黄蘑及其营养和安全性分析. 蓝桃菊,叶建强,张芳芳,黄卓忠,陈丽新,韦仕岩.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