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良种混杂退化的原因及防止方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曹静明

作者: 曹静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生物学性状;混杂退化;水稻品种;退化现象;增产作用;原因;抗灾能力;低纯度;主要危害;良种

期刊名称: 农村科学实验

ISSN:

年卷期: 1999 年 009 期

页码: 7

摘要: 一个水稻品种经过多年的生产利用后,会产生混杂、降低纯度; 或在生物学性状上发生不良变化, 降低产量、品质及抗灾能力,因而不能发挥原有的增产作用,这就是品种的混杂退化现象.其主要危害是降低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如减产能达10%以上,优质米的米粒变形、食味变劣等.因此,必须做好种子的提纯复壮工作,以减轻退化现象.一、良种混杂退化的原因良种混杂退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较为复杂,归纳起来,主要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1985~1994年我国若干省份小麦良种对产量贡献的研究. 王东阳,姜洁,吴永常. 1997

[2]增强棉花抗灾能力的研究. 蒋志华,吴金水,黄俊德,石鸿熙,陈荣,孙超才,金亚放. 1989

[3]帚用高梁雄性不育系456A的选育. 苏德峰,焦少杰,王黎明,姜艳喜,严洪冬,孙广全. 2013

[4]水稻品种改良技术讲座(12) 种子生产和检验. 汤圣祥,闵绍楷. 1998

[5]粳型三系不育系混杂退化原因及对策的探讨. 刘学军,孙林静,苏京平,马忠友. 2004

[6]关于重视和加强蓖麻综合开发利用研究的建议. 傅福勤. 1991

[7]玉米亲本混杂退化的原因及防杂对策. 白艳凤. 2014

[8]蚕豆品种混杂与选种问题的初步研究. 张佩兰,刘洋,袁名宜,高世恭. 1997

[9]浅析春小麦品种混杂退化原因及预防措施. 辛洪梅,丛万彪,马兰. 2009

[10]不同药剂处理对小麦纹枯病防治效果的研究. 陈香华,赵桂东,李茹,熊战之,郭小山,王宏宝,付佑胜,周长勇,刘伟中. 2012

[11]0702和GP7-13对植物细菌性青枯病的防治和增产作用. 何礼远,冯洁,滕建勋,王成华. 2004

[12]旱作向日葵垄膜种植降水蓄集效应及增产作用. 高宇,任永峰,张剑,刁生鹏,赵沛义,任冬生,常新娟,莎娜,骆洪. 2019

[13]氰烯菌酯组合物"一喷多防"在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控及增产上的应用. 谢忠萍,袁士荣,谷春艳. 2020

[14]水稻钾肥施用技术及效果试验. 李玉颖. 1993

[15]吡虫啉拌种对小麦蚜虫的控制效果及增产作用研究初报. 刘爱芝,李素娟,韩松. 2005

[16]全消拌种剂防治小麦全蚀病的初步研究. 沈瑞清,张保国,李效禹,白小军,朱建祥,刘玉宏,李全兴,王学仁. 2000

[17]生防型菌肥对黄瓜生长及根结线虫病的影响. 马玉琴,魏偲,茆振川,杨宇红,冯东昕,谢丙炎. 2016

[18]旱作作物垄膜种植增温作用及增产效应研究. 高宇,任永峰,尹秀兰,李彬,吕秋实,石玉先,赵沛义,贾有余,聂晶,蒙美丽. 2017

[19]不同类型药剂对胡萝卜黑腐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及增产作用. 赵晓军,周建波,封云涛,殷辉,郭贵明. 2012

[20]一株高效拮抗向日葵菌核菌的细菌菌株YC16的筛选及其作用效果研究. 刘彩月,程明芳,江红梅,赵福宽,范丙全.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