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植物薇甘菊对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小文

作者: 周益林;齐成媚;李园;王秋霞;郭美霞;颜冬冬;曹坳程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生物入侵;薇甘菊;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

期刊名称: 生态环境学报

ISSN: 1674-5906

年卷期: 2012 年 12 期

页码: 1960-196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为揭示外来植物入侵薇甘菊对土壤生态的影响机制,研究了薇甘菊不同入侵程度样地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与裸土和本地植物土壤相比,薇甘菊入侵显著提高了有机质、全氮、全钾、硝态氮、铵态氮、有效磷、速效钾、脲酶和磷酸酶的含量,而全磷和蔗糖酶的较本地植物区有所下降,且随着入侵程度增强趋势更为明显。重度入侵区w(土壤有机质)最高达108.01 g.kg-1,分别是裸土区、单一当地植物区和混生当地植物土的6.3、3.1、2.0倍,重度入侵区w(铵态氮)最高达23.76 mg.kg-1,分别较裸土、单一当地植物土和混生当地植物土增加了92%、50%和52%,而重度入侵区的脲酶含量为4.01,显著高于当地植物区,比裸土区增加了83%。薇甘菊入侵可以改变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创造对自身生长有利的土壤环境,并借此增强其竞争能力,形成其不可替代的优势种群。

分类号: S451`S154.4

  • 相关文献

[1]黄顶菊入侵对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 张天瑞,皇甫超河,白小明,杨殿林,李刚,赖欣,赵建宁. 2010

[2]利用PCR-DGGE技术分析入侵植物薇甘菊和三叶鬼针草根际土壤细菌群落. 李会娜,杨民和,万方浩. 2010

[3]不同生境薇甘菊土壤种子库与幼苗库的特征. 申时才,徐高峰,张付斗,李天林,金桂梅,张玉华. 2013

[4]入侵植物豚草与本地植物马唐对土壤肥力与酶活性影响的比较. 刘万学,万方浩,曹远银. 2009

[5]紫茎泽兰入侵对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及肥力的影响. 刘万学,戴莲,万方浩,曹远银. 2009

[6]东北黑土区不同耕作方式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时空变化. 吴海燕,金荣德,范作伟,高星爱,张余莽,赵兰坡. 2009

[7]贵州山区不同海拔蔬菜种植区域内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变化. 孟平红,郭惊涛,李桂莲,潘德怀,李从信,付纪勇,肖厚军. 2015

[8]生草对果园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研究进展. 曹铨,沈禹颖,王自奎,张小明,杨轩. 2016

[9]连作对土壤及谷子产量的影响. 卢成达,李阳,孙迪,张丽娜. 2018

[10]垄膜保墒集雨对旱地桃园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 王晨冰,张帆,赵秀梅,王鸿,王发林. 2018

[11]复合菌剂对盆栽番茄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曹恩珲,侯宪文,李光义,黄庆茂,李勤奋. 2011

[12]槟榔-平托花生间作对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颜彩缤,胡福初,王彩霞,赵亚,冯学杰,李少卡,王祥,陈哲,郭利军,范鸿雁. 2020

[13]五种不同伴生栽培对黄瓜耕层土壤环境的影响. 张晓梅,程亮,韩勇,禹涛. 2020

[14]留膜留茬免耕栽培对旱作玉米田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张建军,党翼,赵刚,王磊,樊廷录,李尚中,雷康宁. 2020

[15]不同有机堆肥对番茄产量、品质和土壤性状的影响. 萨日娜,陈立新,王娟,刘力勇,邹春娇. 2020

[16]两种草地类型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关系的研究. 侯钰荣,魏鹏,杨淑君,李超,任玉平,李学森,史伟,李莉. 2016

[17]不同生育期转双价(Bt+CpTI)基因抗虫棉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养分含量变化. 乌兰图雅,李刚,赵建宁,刘红梅,红梅,王慧,杨殿林. 2012

[18]双季稻-绿肥种植系统下长期施肥对赤红壤性状的影响. 张成兰,艾绍英,杨少海,宁建凤,王荣辉,李超. 2016

[19]蚯蚓粪和菌渣对羊草草原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 商丽荣,仝宗永,李振松,李硕,苗丽宏,何峰,万里强,李向林. 2019

[20]紫茎泽兰与非洲狗尾草单、混种群落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的比较. 刘万学,万方浩,李正跃.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