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中不同形态的铬在in vitro系统中生物可给性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冰茹

作者: 李冰茹;左骥民;李杨;刘静;王北洪;何昭颖;马智宏

作者机构:

关键词: In vitro系统;生物可给性;形态;铬;黑木耳

期刊名称: 现代食品科技

ISSN: 1673-9078

年卷期: 2019 年 006 期

页码: 308-31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利用In vitro系统模拟黑木耳在消化过程中不同形态的铬的生物可给性,采用HPLC-ICP-MS测定不同形态铬的含量.结果表明:29个样品经过In vitro系统模拟消化后,铬在胃中的生物可给性为15.10%~35.87%;在肠中的生物可给性为11.02%~20.36%,同一样品胃中的生物可给性铬大于肠中的,且检测出的铬均以三价形态存在.可以证明在In vitro系统中,黑木耳能有效吸附对人体有害的Cr(Ⅵ).对0.5μg/L的Cr(Ⅲ)和Cr(Ⅵ)混标测定7次,RSD在2.55%~4.98%之间,方法重现性较好;对同一样品设置6平行实验,测量结果相对偏差均小于9.5%,说明该方法的精密度能够满足实验要求.可见,黑木耳的生物可给性铬是对人体有益的Cr(Ⅲ),且证明了在模拟消化过程中黑木耳能够完全吸附对人体有害的Cr(Ⅵ),为黑木耳中铬在消化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形态转变及生物有效性提供了数据参考,也为研究制定菌类中铬的限量标准提供参考.

分类号: X503.23

  • 相关文献

[1]栽培基质铬含量对黑木耳质量安全的影响研究. 孙向东,兰静,陈国友,张瑞英,杜英秋,赵琳. 2020

[2]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黑木耳中铅、镉、砷、铜、锌和铬. 和丽忠,杜丽娟,严红梅,陈锦玉,黎其万. 2012

[3]应用invitro法评估土壤性质对土壤中Pb的生物可给性的影响. 郑顺安,王飞,李晓华,王海,万小春. 2013

[4]几种改良剂对矿区土壤中As化学形态和生物可给性的影响. 李季,黄益宗,保琼莉,向猛. 2015

[5]改良剂对土壤As钝化作用及生物可给性的影响. 向猛,黄益宗,蔡立群,保琼莉,李季. 2016

[6]应用体外全仿生模型初步分析2种富硒产品中硒形态及生物可给性. 陈尚龙,刘恩岐,刘辉,巫永华,秦旭. 2018

[7]改良剂对土壤Cu形态转化及其生物可给性的影响. 李季,黄益宗,胡莹,金姝兰,保琼莉,王斐,向猛,李晓敏. 2016

[8]鲜切生菜加工过程对5种农药残留的影响. 李凯龙,郭利桃,项伟,徐文泱,周兴旺,王亮亮,陈同强. 2019

[9]厨房措施对香菇中镉离子的浓度和生物可给性及生物活性的影响(英文). 先宏,王北洪,戴莹,王蒙,韦迪哲,江楠,刘静,马帅,韩平,冯晓元. 2016

[10]应用体外仿生模型分析南极磷虾中氟的生物可给性及其对人体的健康风险. 尚德荣,赵宪勇,宁劲松,赵艳芳,翟毓秀,盛晓风,丁海燕. 2014

[11]体外仿生法研究牡蛎和蛤仔体内微量金属元素的生物可给性. 王增焕,王许诺,林钦,陈成桐,陈瑛娜. 2016

[12]利用体外实验方法评估稻米中镉的生物可给性和健康风险. 徐笠,刘洋,杨婧婧,栾云霞,陆安祥. 2017

[13]应用in vitro法评估土壤性质对土壤中Pb的生物可给性的影响. 郑顺安,王飞,李晓华,王海,万小春. 2013

[14]喷施锌肥对油菜镉锌生物可给性的影响. 王林,谷朋磊,李然,徐应明,孙约兵,梁学峰,代晶晶. 2018

[15]食物中重金属的生物可给性和生物有效性的研究方法和应用进展. 徐笠,陆安祥,王纪华,刘洋. 2017

[16]基于体外全仿生消化模型分析海带和紫菜中微量元素的生物可给性. 赵艳芳,尚德荣,康绪明,翟毓秀,王联珠,盛晓风,丁海燕. 2021

[17]水化氯铝酸钙与传统钝化剂降低土壤镉生态及健康风险的对比研究. 陈晓晨,黄艺佳,赵桐,张福祥,赵琦,陈禹西,张剑宇,张旭钏,肖艳春,杨桂芳. 2022

[18]铬营养及其在肉鸡生产中的应用. 林久军,毛胜勇. 2000

[19]一种改进的铬的测定方法. 高民,冯宗慈. 1997

[20]铬在养鸡业中的运用进展. 刘宏祥,吕宗友,孟祥升.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