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 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魏政
作者: 魏政;陈佳瑛;刘涛;张凯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农业科技创新;创新体系;高水平自立自强
期刊名称: 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ISSN: 2096-9775
年卷期: 2022 年 01 期
页码: 4-10
摘要: 农业科技创新是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核心竞争力、助力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本文基于我国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通过对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成就与其他农业先进国家创新体系的综合评述分析,指出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突出短板,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提出未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需要处理的若干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原始创新、打造国家农业战略科技力量、强化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开放交流合作力度等加快推进农业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对策建议。
分类号: F323.3
- 相关文献
[1]农业产业化体系的构建与创新研究. 陈志兴,汪美琴. 2005
[2]构建创新体系 提升创新能力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严少华,李德新. 2007
[3]贵州辣椒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思考. 姜虹,杨红,韩世玉. 2006
[4]关于构建甘肃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思考与建议. 陈炳东,樊廷录. 2006
[5]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运行机制探讨. 吕珂,徐世艳,侯倩倩,赵泽民. 2010
[6]提升江苏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刘华周,郑建初,黄俊. 2005
[7]利用科技档案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初探——以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利用为例. 柳国华,孙丽霞. 2007
[8]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探讨与实践——以华东(江苏)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案例. 严少华,李德新. 2012
[9]辽宁农业科研创新体系研究. 张跃进,马兴全,孙士阳. 2005
[10]山西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探讨. 程慧,朱俊菲,杜学梅,贺晋瑜,李亮,雷晓霞. 2013
[11]浅论提高蚕茧品质的蚕业科技创新体系. 朱俭勋,周双燕,厉水泉. 2001
[12]知识经济和上海都市农业创新体系的构筑. 俞菊生,张占耕,潘迎捷. 1998
[13]构筑保鲜创新体系 支撑保鲜产业发展. 孙延玲,李勇. 2009
[14]发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对山西的启示. 冀宪武,邢亚静,赵永胜,张志力,陈晓冬,解睿. 2012
[15]珠江三角洲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新体系建设及发展建议. 孙明华,万忠. 2004
[16]浅议现代院所绩效评价规程建设-以中国农业科学院为例. 刘涛,陆建中. 2019
[17]福建省农科院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杨小萍,王景辉. 2000
[18]山东省科技兴粮问题的几点思考. 刘涛,李明辉,王祥峰,安静. 2012
[19]国际竞争语境下西部加快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推进策略. 王植,李成贵. 2022
[20]构建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对策——以江西省为例. 叶永钢,熊涛.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三氟苯嘧啶复配药剂对白背飞虱的增效作用与田间防效
作者:赵云霞;张学峰;唐艺婷;张凯;刘风刚;曹凯歌;付佑胜;熊战之;陈澄宇
关键词:白背飞虱;联合作用因子;联合作用系数;田间防效
-
稻草对草鱼生长、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结构和菌群的影响
作者:罗王燕;张凯;李坤;杨顺慧;王广军
关键词:草鱼;稻草;稻渔轮作;血清生化指标;肠道结构;肠道菌群
-
协同创新网络下的江苏省农科院地区所科研组织方式研究
作者:邵青;刘媛媛;孙苏阳;仲秀娟;张凯;王玮
关键词:协同创新;农科院地区所;科研组织方式
-
异色瓢虫对草地贪夜蛾和甜菜夜蛾的捕食作用及偏好性
作者:唐艺婷;张学峰;赵云霞;张凯;曹凯歌;王孟卿;陈澄宇
关键词:异色瓢虫;草地贪夜蛾;甜菜夜蛾;捕食功能反应;捕食偏好性
-
基于DSSAT模型的增温对温室番茄生长影响的研究
作者:陈军伟;董建舒;司转运;衣若晨;张凯;范海燕
关键词:DSSAT-CROPGRO-Tomato模型;番茄;气温;产量;情景模拟
-
耕作方式和生物炭用量对冬小麦产量、土壤氮碳的影响
作者:陈海情;张凯;黄超;王鹏飞;孟晔;安佳慧;刘栩辰;马守田;王兴鹏;刘战东
关键词:施用生物炭;耕作方式;冬小麦;产量;土壤碳;土壤氮
-
不同复合碳源对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垂直分布特征及交换通量的影响
作者:罗义民;张凯;谢骏;王广军;龚望宝;李志斐;夏耘;田晶晶;李红燕;谢文平;郁二蒙
关键词:碳源;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垂直分布;交换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