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斑尾刺虾虎鱼的摄食习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朱美贵

作者: 朱美贵;杨刚;张涛;赵峰;彭欣悦;闫光松;庄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斑尾刺虾虎鱼;长江口;摄食习性;最佳摄食理论

期刊名称: 中国水产科学

ISSN: 1005-8737

年卷期: 2016 年 23 卷 04 期

页码: 914-92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在长江口东旺沙、东风西沙和青草沙潮间带水域隔月进行插网作业,共采集到459尾斑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样品,分析其胃含物。结果表明,斑尾刺虾虎鱼共摄食12类37种生物,主要摄食虾类,其次是鱼类、蟹类等。其饵料生物组成随季节和体长的不同而有所变化,除四季均大量摄食虾类以外,春季还摄食糠虾类和蟹类,夏季还摄食鱼类,冬季还摄食糠虾类;体长<70 mm的斑尾刺虾虎鱼主要以幼鱼为食,同时还摄食大量的糠虾类和磷虾类,体长70~189 mm的个体主要摄食虾类和鱼类,体长>189 mm的个体主要以鱼类为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斑尾刺虾虎鱼秋季的饵料生物组成与春、夏、冬季相比,存在较大差异;体长<70 mm的斑尾刺虾虎鱼食物组成与体长≥70 mm相比,存在较大差异。斑尾刺虾虎鱼的摄食强度也有显著的季节和体长变化,Kruskal-Wallis非参数秩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季节组和体长组平均胃饱满系数均差异显著(P<0.01);列联表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季节斑尾刺虾虎鱼的空胃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体长组空胃率差异显著(P<0.01)。通过计算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得到饵料生物体长与斑尾刺虾虎鱼体长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rs=0.263,P<0.01)。此外,摄食饵料平均重量和个数随着斑尾刺虾虎鱼体长的增大而增大,符合"最佳摄食理论"。因此,斑尾刺虾虎鱼的摄食习性不仅与环境中饵料生物丰度有关,也与其自身生长发育有关。

分类号: S917.4

  • 相关文献

[1]长江口盐沼植被生境内斑尾刺虾虎鱼食性特征. 叶锦玉,张衡,张瑛瑛,靳少非. 2018

[2]长江口东滩湿地斑尾刺虾虎鱼的栖息亚生境选择和食性差异. 张衡,叶锦玉,张瑛瑛,靳少非,张胜茂. 2018

[3]长江口棘头梅童鱼食物组成和摄食习性的季节变化. 王建锋,赵峰,宋超,杨刚,侯俊利,庄平. 2016

[4]长江口斑尾刺虾虎鱼与纹缟虾虎鱼肌肉营养成分比较. 章龙珍,宋超,庄平,赵峰,闫文罡. 2011

[5]繁殖季节长江口斑尾刺虾虎鱼的形态、生殖力与卵巢组织学特征. 冯广朋,章龙珍,庄平,陈洁,张涛,侯俊利. 2010

[6]超低温冷冻对斑尾刺虾虎鱼卵中酶活性的影响. 黄晓荣,章龙珍,庄平,江琪,姚志峰,刘鉴毅. 2010

[7]象山港黄姑鱼的食物组成与摄食习性. 林楠,姜亚洲,袁兴伟,郭靖,凌建忠,杨林林,李圣法. 2013

[8]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研究胶州湾普氏栉虾虎鱼的摄食习性. 隋昊志,韩东燕,薛莹,麻秋云,徐宾铎,任一平. 2017

[9]象山港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摄食习性. 林楠,王宇坛,陈渊戈,姜亚洲,袁兴伟,李圣法,凌建忠. 2017

[10]南海鸢乌贼摄食习性的初步研究. 龚玉艳,詹凤娉,杨玉滔,张鹏,孔啸兰,江艳娥,陈作志. 2016

[11]北部湾多齿蛇鲻摄食习性及随生长发育的变化. 颜云榕,王田田,侯刚,卢伙胜,金显仕. 2010

[12]小黄鱼生物学研究进展. 黄昊,程起群. 2010

[13]长江口两种重要石首鱼类的摄食习性. 张波,金显仕,戴芳群. 2008

[14]南海北部陆坡水域尾明角灯鱼生物学特征的初步研究. 杨雨燕,应一平,赵宪勇,王新良,张俊,陈作志,汤勇. 2017

[15]大亚湾黑棘鲷的摄食习性. 郭家彤,王腾,陈得仿,刘永,全秋梅,王九江,李纯厚. 2021

[16]海蜇摄食生态学研究进展. 李玉龙,高祥刚,鲍相渤,付杰,李轶平,苏浩,孙明,李云峰. 2022

[17]东海带鱼摄食习性的研究. 林龙山,严利平,凌建忠,刘勇,周荣康. 2005

[18]官井洋大黄鱼夏季食物组成和摄食习性. 徐佳奕,陈佳杰,田丰歌,徐兆礼. 2012

[19]水产微粒饲料的应用研究. 董颖超,秦玉昌,李俊,李军国. 2007

[20]克氏原螫虾人工繁殖及无公害养殖技术(二). 周鑫,徐增洪,赵朝阳.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