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 A_2雄性不育系的鉴定 Ⅰ.育性反应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富德

作者: 王富德;张世蘋;杨立国;程开泽;何绍元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高粱;细胞质雄性不育性;非迈罗细胞质;育性反应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1988 年 14 卷 03 期

页码: 247-254

摘要: 1983~1985年间观察了3份 A_2不育系(A_2TAM428,A_2Tx624,A_2Tx3197)与140份品种测交 F_1的自交结实率。结果表明,A_1不育系的恢复系或保持系,基本上也恢复或保持 A_2不育系的不育性;但也发现某些恢复 A_1不育系结实性的中国高梁地方品种和国外高梁品系却保持 A_2不育系的不育性。这证实 A_2不育系的育性反应确实与 A_1不育系不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不同细胞质与特定雌雄性诱导基因型互作,修饰基因及环境因素的影响。讨论了利用 A_2不育系的选育途径。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部分高粱转换系与不同高粱细胞质的育性反应. 陈悦,孙贵荒,石玉学,FredR.Miller. 1995

[2]高粱A_2型胞质在中国的研究与利用. 高士杰,刘晓辉,王鼐,李继洪,李玉发. 2006

[3]甘蓝型三系杂交油菜种子生产中的难题及其解决途径. 张德发,冯林,李凤扬,黄良彬,周昌明,王毓贵. 1993

[4]粳稻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研究——Ⅱ.恢复度的配合力及恢复基因的环境效应. 洪德林,汤玉庚. 1986

[5]粳稻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研究——Ⅰ.粳稻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地理分布. 洪德林,汤玉庚. 1985

[6]提高甘蓝型雄性不育三系杂交油菜制种杂交率的技术途径研究. 冯林,李凤扬,黄良彬,周昌明,王毓贵. 1993

[7]原生质体非对称融合获得胡萝卜(Daucus carota L.)种内胞质杂种. 司家钢,朱德蔚,杜永臣,赵志伟. 2002

[8]棉花哈克尼西胞质型三系的改良与应用. 靖深蓉,袁有禄,邢朝柱. 1993

[9]小麦K-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OI1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李娟,阳文龙,刘冬成,孙家柱,詹克慧. 2015

[10]提高低温敏感型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三系制种杂交率的途径. 冯林,李凤扬. 1997

[11]原生质体非对称融合获得胡萝卜(DaucuscarotaL.)种内胞质杂种. 司家钢,朱德蔚,杜永臣,赵志伟. 2002

[12]甘蓝型油菜“三系”亲本繁育技术及其应用. 冯林,周贤琼,夏清,刘秀清,王瑞. 2002

[13]高粱DNA导入小麦后代的和面仪曲线变化. 王晓娟,李兴林,倪建福,王亚馥. 2000

[14]不同高粱品种萌发期抗旱性筛选与鉴定. 吴奇,周宇飞,高悦,张姣,陈冰嬬,许文娟,黄瑞冬. 2016

[15]高粱遗传图谱构建及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葛占宇,马尚耀,成慧娟,严福忠,王立新,王岩. 2012

[16]高粱抗蚜的分子标记RAPD初步分析. 李玥莹,徐兰兰,邹剑秋. 2006

[17]不同施氮水平对高粱子粒淀粉积累规律的影响. 葛占宇,马尚耀,成慧娟,严福忠,王立新,张姼,隋虹杰,潘映雪. 2016

[18]吉林省高粱生产现状及主要问题. 周紫阳,马英慧,李光华,王江红,周连生. 2009

[19]酿造用高粱新品种辽粘3号. 王德生. 2010

[20]无融合生殖研究及其在高粱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张福耀,平俊爱,程庆军,杜志宏,牛天堂.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