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低温敏感型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三系制种杂交率的途径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德发

作者: 冯林;李凤扬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性;温敏性;制种

期刊名称: 中国油料

ISSN: 1007-9084

年卷期: 1997 年 02 期

页码: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1990~1994年,以两个低温敏感型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为材料,探讨了提高制种杂交率的途径。结果表明:(1)在平丘区秋播制种条件下,不育系的不育度在70%以下,平均制种杂交率为62.0%,在自然生态条件下,难以筛选到秋播制种的适宜区域。(2)采用平丘区晚直播制种途径,不育系的不育度可提高到90%以上,但制种亲本个体发育不良,综合性状差,制种产量受影响。(3)高海拔区(2600~3200m)春播制种途径,其制种杂交率达93.0%以上,两年制种产量达到607.5~1939.5kg/hm2,平均1298.3kg/hm2,超过平丘区秋制水平。

分类号: S565.4

  • 相关文献

[1]甘蓝型三系杂交油菜种子生产中的难题及其解决途径. 张德发,冯林,李凤扬,黄良彬,周昌明,王毓贵. 1993

[2]提高甘蓝型雄性不育三系杂交油菜制种杂交率的技术途径研究. 冯林,李凤扬,黄良彬,周昌明,王毓贵. 1993

[3]甘蓝型油菜三隐性核不育系ZH1A制种技术初步研究. 余华胜,张冬青,张尧锋,朱国富,苏强,林宝刚,丁厚栋. 2010

[4]甘蓝型三系杂交油菜秋播制种技术研究:Ⅲ.母本晚秋直播下父母本的…. 侯国佐,何惠萍. 1997

[5]不同密度网罩对甘蓝型油菜隔离制种效果比较. 文雁成,张书芬,何俊平,蔡东芳,朱家成,王建平,曹金华,胡坤,赵磊,王东国. 2021

[6]家蚕胚胎伴性温敏性的遗传研究. 林健荣,黄自然,黄君霆. 1998

[7]油菜K121S温敏核不育的遗传初探. 李石开,苏振喜,吴学英. 2004

[8]不同温度条件下高粱温敏雄性不育系冀130A育性变化规律及花粉败育研究. 马晓娣,王建书,卢彦琦,李素英,刘国庆. 2012

[9]两系法杂交稻母本变异的原因及对策探讨. 薛光行. 1999

[10]宁夏羊角椒雄性不育温敏性研究(英文). 颜秀娟,何鑫,张丽娟,王学梅,高晶霞. 2014

[11]不同温度条件下高梁温敏雄性不育系冀130A育性变化规律及花粉败育研究. 马晓娣,王建书,卢彦琦,李素英,刘国庆,侯升林,吕芃,籍贵苏,杜瑞恒. 2012

[12]温敏性聚乙烯醇/微凝胶复合水凝胶的制备与性质. 陈强,朱琳,安会勇. 2012

[13]粳稻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研究——Ⅱ.恢复度的配合力及恢复基因的环境效应. 洪德林,汤玉庚. 1986

[14]粳稻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研究——Ⅰ.粳稻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地理分布. 洪德林,汤玉庚. 1985

[15]原生质体非对称融合获得胡萝卜(Daucus carota L.)种内胞质杂种. 司家钢,朱德蔚,杜永臣,赵志伟. 2002

[16]高粱 A_2雄性不育系的鉴定 Ⅰ.育性反应. 王富德,张世蘋,杨立国,程开泽,何绍元. 1988

[17]棉花哈克尼西胞质型三系的改良与应用. 靖深蓉,袁有禄,邢朝柱. 1993

[18]小麦K-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OI1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李娟,阳文龙,刘冬成,孙家柱,詹克慧. 2015

[19]原生质体非对称融合获得胡萝卜(DaucuscarotaL.)种内胞质杂种. 司家钢,朱德蔚,杜永臣,赵志伟. 2002

[20]甘蓝型油菜“三系”亲本繁育技术及其应用. 冯林,周贤琼,夏清,刘秀清,王瑞. 200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