蔗叶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理化性状及甘蔗生长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廖青

作者: 韦广泼;陈桂芬;刘斌;黄东亮;李杨瑞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蔗叶还田;微生物;理化性状;甘蔗生长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2011 年 24 卷 02 期

页码: 658-66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研究蔗叶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理化性状及甘蔗生长的影响,设计常规栽培和蔗叶还田处理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蔗叶还田使土壤微生物总数明显增加,细菌总数、真菌总数、放线菌总数分别是常规栽培处理的2.38、1.80和2.74倍,且微生物群落组成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蔗叶还田还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提高土壤保水性能和酸性土壤的pH值,从而明显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蔗叶还田栽培使甘蔗生长速度加快,每公顷增产原料蔗8.41 t,除去蔗叶粉碎成本360元,净增收2373.3元;增糖1.53 t,效益显著。蔗叶还田是一项保水保肥的节本增效栽培技术。

分类号: S566.1

  • 相关文献

[1]红壤坡耕地免耕有机肥培肥对土壤质量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张庆,何翔,杨佩文,王应学,高家卫,施竹凤,徐胜涛,李铭刚,杨群辉,朱红业. 2019

[2]浅析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肥力的影响. 刘春光,于雷,卢景忠. 2013

[3]鸡粪发酵肥对桑园土壤肥力及桑树生长的影响. 廖青,田智得,黄东亮. 2016

[4]菌渣还田对菜地土壤理化性状、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胡留杰,李燕,田时炳,韦静宜,廖敦秀,冯牧野,张慧,邹敏,杭晓宁. 2020

[5]甘蔗轮作青饲玉米和花生对甘蔗生长和土壤性状的影响. 范业赓,陈荣发,闫海锋,周慧文,翁梦苓,黄杏,罗霆,周忠凤,丘立杭,吴建明. 2021

[6]螟虫为害甘蔗苗期对其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熊焰,王辉,王军,王露露,周霞,王健华,伍苏然. 2022

[7]25年来两类植蔗土壤肥力演变及原因分析——以云南陇川农场为例. 郭家文,刘少春,王龙,张跃彬,崔雄维. 2010

[8]我国糖料甘蔗叶有效处理与利用. 樊保宁,游建华,周秋惠. 2020

[9]蔗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黎焕光,许树宁,刘斌,江泽普,韦广泼. 2010

[10]蔗叶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生态环境及甘蔗产量的影响. 赵丽萍. 2014

[11]蔗叶不同还田模式对土壤水分和甘蔗产量的影响. 崔雄维,张跃彬,郭家文,刘少春,刀静梅. 2010

[12]蔗叶还田对蔗田土壤生态和甘蔗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谭贤教,彭李顺,曹峥英,甘仪梅,武媛丽,蔡文伟. 2024

[13]浅析开面叶与对夹叶理化性状差异. 刘晓霞,王家伦,赵华富,胡华健,段学艺. 2011

[14]接种菌剂腐熟稻草育秧基质提高机插稻秧苗素质及产量. 吕伟生,黄国强,邵正英,曾勇军,石庆华,潘晓华,魏赛金. 2017

[15]花卉栽培介质不同配方理化性状比较研究. 马太源,蓝炎阳,洪志方,王少峰,董金龙,吴士彬. 2010

[16]浙江柚类资源果实理化性状分析研究. 林绍生,刘冬峰,宋洋,郭秀珠,李发勇,黄品湖,徐文荣. 2019

[17]施用生物黑炭对红壤旱地理化性状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孙永明,李钟平,黄齐,熊春贵,王端飞. 2014

[18]不同改良措施对滨海盐土理化性状的影响. 王艳,廉晓娟,王正祥,张余良,杨军. 2015

[19]连作障碍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王飞,李世贵,徐凤花,顾金刚. 2013

[20]三种工农业废料的理化性状及作为蘑菇覆土材料的研究. 蔡为明,Ralph Noble,金群力,方菊莲,冯伟林,范丽军. 200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