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冬小麦新品种衡4399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丁

作者: 李丁;魏建伟;乔文臣;孟祥海;李强;赵明辉;李会敏;孙书娈;赵凤梧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冬小麦;衡4399;播期;种植密度;产量;产量构成因素

期刊名称: 安徽农业科学

ISSN: 0517-6611

年卷期: 2016 年 44 卷 17 期

页码: 30-32+100

摘要: [目的]明确冬小麦新品种衡4399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为该品种大面积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裂区设计,设7个播期和6个种植密度处理,于2008~2009年在河北省深州市护驾迟镇旱作节水试验站进行了播期和种植密度对该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的研究。[结果]1播期对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及产量有显著的影响,但对穗粒数影响不显著;种植密度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有显著影响。2产量随着播期的推迟和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一定范围内,衡4399单位面积穗数随着播期的推迟而减少,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穗粒数受播期和种植密度影响很小;千粒重随播期的推迟而增加,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结论]通过回归方程模拟计算得出,冬小麦新品种衡4399的适宜播期为10月6~21日,相应的合理种植密度为210万~360万/hm2。

分类号: S512.11

  • 相关文献

[1]播期与种植密度对冬小麦新品种衡麦26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孟祥海,乔文臣,赵明辉,李丁,孙书娈,李强,鲁关立. 2020

[2]播期和种植密度对节水高产型冬小麦新品种衡216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李丁,李强,孟祥海,乔文臣,赵明辉,孙书娈,李会敏,赵凤梧. 2017

[3]播期因子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效应. 郭春强,罗鹏,曹燕燕,葛昌斌,黄杰,黄全民. 2015

[4]播期和密度对冬小麦杂交种衡杂102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乔文臣,赵明辉,李丁,李会敏,孙书娈,孟祥海,魏建伟,李强,赵凤梧,Pavol Hauptvogel,Edita Gregova,Daniela Benedikova. 2016

[5]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冬小麦节水新品种衡S29产量及相关因素的影响. 李强,李慧敏,李丁,乔文臣,孙书娈,孟祥海,魏建伟,赵明辉,赵凤梧. 2017

[6]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冬小麦新品种‘衡6632’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乔文臣,赵明辉,李会敏,孙书娈,孟祥海. 2017

[7]晚播早熟冬小麦新品种‘衡科6021’的高产高效利用. 李强,乔文臣,魏建伟,孙书娈,李慧敏,孟祥海,李丁,赵明辉,赵凤梧. 2017

[8]种植密度和播期对冬小麦籽粒品质影响的模拟研究. 陈昱利,杨平,李华伟. 2022

[9]节水高产冬小麦新品种衡4399的选育及思考. 乔文臣,陈秀敏,孟祥海,孙书娈,魏建伟,李丁,李强,李会敏,赵明辉,张胜古,李伟,张少霞,赵凤梧. 2015

[10]冬小麦新品种衡4399水肥高效模式初步研究. 乔文臣,陈秀敏,孙书娈,孟祥海,魏建伟,李丁,李强,李会敏,赵明辉,冯佳,赵凤梧. 2016

[11]播期对弱春性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郭春强,廖平安,罗鹏,葛昌斌,沈向磊,曹燕燕,李亚. 2013

[12]播期对江苏不同类型粳稻品种成熟期及其群体质量的影响. 李健,秦德荣,方兆伟,樊继伟,卢百关,迟铭,陈庭木,刘金波,徐大勇. 2012

[13]四川麦区不同播期对几个小麦新品种产量的影响. 周强,李生荣,庞启华,杜小英,欧俊梅,陶军,雷加容. 2006

[14]播期与密度对郑单958产量形成的影响. 聂林雪,逄焕成,朱海燕,李玉义,于吉琳. 2014

[15]播栽期对水稻生长和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朱练峰,禹盛苗,欧阳由男,许德海,金千瑜. 2009

[16]不同播期下高粱的农艺经济性状、产量及其与主要气象因子的相关性. 章洁琼,赵小敏,左晋,宋碧,胡朝凤,陈思宇,邹军. 2023

[17]不同种植密度对杂交抗虫棉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王海洋,陈建平,蔡立旺,王为,王永慧,戚永奎,施庆华,潘宗瑾,高进. 2014

[18]种植密度对高粱吉杂137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高悦,李伟,李继洪. 2020

[19]不同种植密度对晋荞麦6号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王慧,杨媛,杨明君,石金波,郭忠贤. 2013

[20]种植密度对夏玉米形态指标、耗水量及产量的影响. 刘战东,肖俊夫,南纪琴,冯跃华.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