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群体结构对年际间气象因子变化的反应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海燕
作者: 李海燕;史振声;李凤海;吴玉群;杨翠翠;王志斌;王宏伟;吕香玲;朱敏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群体结构;气象因子;适宜密度;产量
期刊名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ISSN: 1000-7601
年卷期: 2013 年 31 卷 06 期
页码: 56-6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晚熟稀植品种丹玉39和中晚熟密植品种郑单958为试材,通过5年的定点栽培试验,对玉米群体结构与年际间气象因子变化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群体结构对年际间气象因子变化的反应不同,并导致不同年份的适宜密度和适宜密度范围发生变化,最终对产量造成影响。降水量及时间分布是影响群体结构的最主要因子,其次为日照时数。受影响最大的是叶面积指数,其次依次为叶向值、株高、透光率。6月下旬的降水量对LAI影响较大;7月上旬日照时数与叶向值密切相关;株高形成期的降水量是影响株高变化的根本原因。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密度在玉米高产中的应用“玉米大面积”课题1998年密度试验分析. 刘志全. 1999
[2]不同培肥方式对玉米产量及其组分的影响. 闫孝贡,胡楠,袁静超,盖嘉慧,刘剑钊,张洪喜,梁尧,蔡红光,任军. 2017
[3]播期和主要气象因子对长治地区玉米产量的影响. 李齐霞,李中青,李洪,祁丽婷,王敏,王瑞,孙万荣,李红梅. 2019
[4]高纬度半干旱地区年际间气象因子变化及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王俊河,王宇先,刘玉涛,徐莹莹,杨慧莹,高盼,赵蕾,闫锋,胡继芳. 2016
[5]北疆麦田非传统套种新玉9号高产群体结构研究. 付斌军,郭斌,赵新俊. 2008
[6]密植型玉米“中单909”高产群体结构特征. 刘荣,张卫建,齐华,宋振伟,贾倩. 2013
[7]紧凑型玉新杂交种群体结构特点和变化动态. 王庆成,刘开昌. 1998
[8]淮北地区小麦玉玉产量15000kg/ha栽培体系研究报告. 汪芝寿,曹承富. 1996
[9]正大12号玉米在宁夏灌区的适宜密度及产量潜力的探析. 薛国屏,樊明,柳伟祥,李晓慧. 2008
[10]玉米鲁单50产量潜力、适宜密度和饲用价值的研究. 刘开昌,王庆成,张秀清,王春英,张海林. 2000
[11]播种密度对甘肃东部夏播大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王立明,杨如萍,陈光荣,张国宏. 2018
[12]玉米株高的年际间变化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研究. 史振声,李海燕,李凤海,吴玉群,杨翠翠,王志斌,王宏伟,吕香玲,朱敏. 2013
[13]东北地区主要土壤类型及其肥力指标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 范作伟,彭畅,金荣德,吴海燕. 2018
[14]近35年吉林省玉米气候适宜度及其变化. 邱美娟,王冬妮,王美玉,张玥滢,吴昕悦,肖楠舒,王亚明. 2019
[15]长江中游南部春玉米子粒不同阶段脱水规律研究. 曹钟洋,汤彬,郭欢乐,陈松林,陈志辉. 2019
[16]玉米新品种吉单50产量构成指标与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臧薪宇,任禾,李强,高红军,彭畅,朱平. 2012
[17]栽培方式对玉米群体结构的调控效应. 齐华,梁熠,赵明,王敬亚,吴亚男,刘明. 2010
[18]基于SNP芯片揭示中国玉米育种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与群体遗传结构. 赵久然,李春辉,宋伟,王元东,张如养,王继东,王凤格,田红丽,王蕊. 2018
[19]种植密度与田间配置对玉米群体结构的影响. 王明泉. 2014
[20]基于40个核心SSR标记揭示的820份中国玉米重要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与群体结构. 刘志斋,吴迅,刘海利,李永祥,李清超,王凤格,石云素,宋燕春,宋伟彬,赵久然,赖锦盛,黎裕,王天宇.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早熟陆地棉主要性状配合力效应及遗传参数分析
作者:李海燕;吴晓东;赵丹;王天硕;闫烨;史鸿儒;徐敏;王子胜
关键词:陆地棉;主要性状;配合力;遗传效应;杂种优势
-
鲜食糯玉米新品种辽糯5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作者:于惠琳;吴玉群;尤丹;于佳霖;张洋
关键词:糯玉米;辽糯5号;选育;栽培技术
-
萝卜黑腐病的病原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
作者:杨利娟;高苇;李海燕;薛涛;张春祥;王勇
关键词:萝卜;黑腐病;野油菜黄单胞杆菌野油菜黑腐病致病变种;杀菌剂;抑菌效果
-
山东地方梨种质资源果实性状综合评价
作者:焦慧君;董冉;董肖昌;冉昆;王宏伟;关秋竹;魏树伟
关键词:梨;山东省;种质资源;果实性状;香气
-
75%肟菌·戊唑醇对向日葵菌核病防治效果的研究
作者:李虎;常海城;陈柳;李鹤鹏;郑立秋;关晶;李海燕;孟庆林
关键词:75%肟菌·戊唑醇;核盘菌;室内毒力;防治效果
-
GGE双标图法评价辽棉50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
作者:吴晓东;李海燕;王天硕;王晓磊;李越;赵丹;王子胜
关键词: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GGE双标图;辽棉50;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产量
-
早熟抗病杂交组合F1、F2杂种优势分析
作者:李海燕;许洋;王天硕;赵丹;韩晓军;王子胜;吴晓东
关键词:棉花;杂种优势;抗病性;产量及农艺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