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高效氯氰菊酯粉剂对田间红火蚁种群数量及蚁巢迁移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齐国君

作者: 齐国君;王刚;石庆型;陆嘉进;关子盈;陈婷;陈洁;Muhammad Irfan Waris;吕利华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红火蚁;粉剂;种群数量;分巢;迁移

期刊名称: 植物保护学报

ISSN: 0577-7518

年卷期: 2023 年 005 期

页码: 1184-119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科学评价触杀性粉剂对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的防治效果,利用0.2%高效氯氰菊酯粉剂对田间红火蚁蚁巢进行单蚁巢处理,分析粉剂施用剂量和次数对田间红火蚁种群数量及蚁巢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触杀性粉剂处理可在短期内显著降低红火蚁的蚁巢数量和工蚁诱集数量,50 g/巢和100 g/巢处理1 d后,蚁巢数量降幅分别达55.17%和66.04%,工蚁诱集数量降幅分别达31.79%和51.95%,但5~9 d后基本恢复至处理前水平,第21天蚁巢增加率达86.21%和37.74%,持效性较差。增多粉剂施用次数同样也只能在短期内压低红火蚁的蚁巢数量和工蚁诱集数量,施用1、2和3次粉剂1 d后蚁巢数量降幅分别达61.44%、76.82%和80.79%,工蚁诱集数量降幅分别达55.40%、47.21%和28.36%,随着时间延长,蚁巢数量和工蚁数量很快恢复。虽然随着施药剂量增加,蚁巢增加率和分巢率明显降低,新蚁巢出现时间略有延迟,新蚁巢的体积明显减小,但整体来看蚁巢数量仍呈上升趋势,新蚁巢出现的距离和方位也没有明显差异。表明粉剂防治仅可在短期内表面上压低红火蚁种群数量,即使增加施药剂量和次数也不能有效降低红火蚁蚁巢数量,甚至会引起并加剧蚁巢的分巢扩散,建议在红火蚁防控中应慎重使用,或仅用于局部应急防控工作。

分类号: S433

  • 相关文献

[1]一种红火蚁粉剂喷施器械的应用效果分析. 张莉丽,柳跃泽,刘丽华,黄俊,张娟,李晓维,吕要斌. 2023

[2]施用茚虫威饵剂后红火蚁的蚁巢迁移及弃尸行为. 韩冬银,马泽文,朱俊洪,李磊,王建赟,符悦冠,张方平. 2024

[3]药剂灌巢剂量对红火蚁蚁巢迁移的影响. 齐国君,刘杰,陈婷,吕利华,何余容. 2017

[4]不等距Leslie矩阵及其对唐家河地区大熊猫种群动态的应用. 李伟,刘斌,张亚辉,曹宇宾. 2005

[5]双季稻田甲烷排放与土壤产甲烷菌群落结构和数量关系研究. 李大明,成艳红,刘满强,秦江涛,焦加国,李辉信,胡锋. 2013

[6]防治棉花害虫的三项关键措施. 杨东乾. 1995

[7]过牧下阿拉善荒漠啮齿动物优势种与植物因子的关系. 韩艳静,张福顺,袁帅,张晓东,付和平,武晓东. 2012

[8]两种无机铜制剂对温州蜜桔柑橘全爪螨的影响. 赵宗潮,轩晨光,赵静,刘港靓,常晓丽. 2019

[9]农田鼠类数量调查方法的研究. 倪健英,蒋光藻,谭向红,周志辉,薛真炎,彭年泰. 1993

[10]应用红外相机陷阱法估计荒漠啮齿动物种群密度. 袁帅,李鑫,侯帅君,杨素文,岳秀贤,张卓然,付和平,武晓东. 2021

[11]闽北乌龙茶区灰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最佳悬挂密度试验研究. 冯卫虎,蔡小勇,曹士先,徐鹍鸬,李兆群,徐杰,晁倩林. 2021

[12]北美短吻鲟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资源现状和保护. 曾一本,张晓琴,刘宝祥. 1999

[13]宁南山区苜蓿牛角花齿蓟马暴发生态诱因初探. 朱猛蒙,黄文广,张蓉,罗晓玲. 2019

[14]福建省烟粉虱种群消长动态及影响因素分析. 丁雪玲,郑宇,姚凤銮,卢学松,何玉仙. 2018

[15]扁桃棉花间作对棉田主要害虫及捕食性天敌的影响. 孙泽昭,张仁福,王伟,刘海洋,姚举. 2020

[16]苹果园周围生境对凹唇壁蜂种群的维持作用. 闫卓,王丽娜,门兴元,肖云丽,戈峰,欧阳芳. 2018

[17]黄毛鼠种群动态的时序组合预测模型研究. 冯志勇,黄立胜,邱俊荣,隋晶晶,姚丹丹,黄秀清. 2006

[18]南繁区水稻迁飞性害虫种群数量动态分析. 卢辉,唐继洪,吕宝乾,郭安平,苏豪. 2020

[19]典型草原黑线毛足鼠种群数量动态和繁殖的研究. 杨玉平,王利清,张福顺. 2014

[20]区域性景观组成对玉米苗期捕食性天敌的生态学效应. 张晴晴,李超,李丽莉,欧阳芳,宋莹莹,卢增斌,董松,于毅,门兴元.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