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肥粉垄耦合对稻田耕层土壤团粒结构特征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郑佳舜

作者: 郑佳舜;胡钧铭;韦燕燕;李婷婷;苏世鸣;韦翔华;何铁光;夏旭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绿肥还田;粉垄耕作;稻田土壤;土壤团聚体;微观结构

期刊名称: 南方农业学报

ISSN: 2095-1191

年卷期: 2020 年 51 卷 011 期

页码: 2653-266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研究稻田生态系统耕层优化对双季稻田耕层土壤团粒结构特征的影响,为探明和评估绿肥粉垄耦合土壤物理结构特征及稻田土壤逆境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7—2018年在广西农业科学院试验田(南宁)开展为期4个稻季的定位试验,早稻采用粉垄耕作(F)和常规耕作(C)2种方式,以不施肥(N)为对照,设置常规施用化肥(N0)、同等肥力条件下单倍绿肥配施化肥(N1)和双倍绿肥配施化肥(N2),共设8个处理(CN、CN0、CN1、CN2、FN、FN0、FN1、FN2),晚稻实行常规施用化肥免耕.采用粒度分析仪测定0~15、15~30和30~45 cm耕层黏粒、粉粒、砂粒的土壤粒径含量;采用湿筛法测定0~15 cm层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计算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凝聚力的关键指标,即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采用电子显微镜扫描团聚体超微观形态结构;采用土壤紧实度仪测定不同耕层土壤紧实度.[结果]FN1处理提高了0~15和30~45 cm土壤黏粒含量,其中早稻分别增加0.75%和2.10%,晚稻分别增加0.67%和0.09%;FN2提高了除晚稻30~45 cm以外的其他耕层土壤粉粒含量.绿肥粉垄耦合能提高稻田土壤团聚体的凝聚效果.同一季稻田粉垄耕作土壤MWD和GWD均低于常规耕作,其中早稻和晚稻粉垄耕作土壤MWD较常规耕作分别降低0.19~0.96和0.47~0.72 mm,GMD较常规耕作分别降低0.36~1.52和0.79~1.15 mm.绿肥用量的增加有效提高了土壤MWD和GMD,其中FN1和FN2早稻处理下分别提高0.75和1.06 mm,晚稻分别提高0.21和0.31 mm.FN1处理提高土壤持水性和通气性,有效促进了土壤团聚体的形成.粉垄耕作下土壤微观结构呈孔隙多而偏小,空洞少而偏大的特征.晚稻FN1处理的土壤微团聚体和大团聚体含量最高,分别占8.60%和29.09%,免耕晚稻的土壤微团聚体和大团聚体含量较粉垄早稻有所提升,FN1处理增加了3.88%和1.34%,FN2处理增加了12.04%和9.01%.粉垄耕作下早、晚稻不同土层土壤紧实度均低于常规耕作,免耕晚稻的土壤紧实度高于免耕早稻.与常规耕作相比,FN1早稻土壤紧实度从土层自上而下分别降低8.90、22.73和55.15 kPa,晚稻分别降低1.20、28.84和53.93 kPa,FN2早稻分别降低5.80、25.37和66.00 kPa,晚稻分别降低6.80、36.97和50.33 kPa.[结论]绿肥还田对粉垄耕作稻田土壤微形态结构特征产生重要影响,绿肥粉垄耦合有助于集约化水稻抗逆栽培、实现减肥增效.

分类号: S152.4

  • 相关文献

[1]粉垄耕作与绿肥还田对土壤酶活性和甘蔗产量的影响. 周灵芝,黄渝岚,周佳,劳承英,申章佑,李艳英,韦本辉,张宪,王锋,李素平. 2024

[2]粉垄耕作和间作绿肥还田对甘蔗不同生长时期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周灵芝,黄渝岚,周佳,申章佑,李艳英,王锋,李素平,张宪,劳承英,韦本辉. 2023

[3]粉垄耕作对黏性红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评估. 郑佳舜,陈仕林,胡钧铭,王瑾,李婷婷,杨任翔,俞月凤,张俊辉,韦本辉,韦翔华,蒋代华. 2020

[4]有机物料对稻田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俞巧钢,杨艳,邹平,叶静,张康宁,顾国平,马军伟,符建荣. 2017

[5]长期绿肥还田对江南稻田系统生产力及抗逆性的影响. 王莉,王鑫,余喜初,黄欠如,赵锋,张卫建. 2012

[6]绿肥还田对水稻生长期土壤有机质动态变化的影响. 王建红,曹凯,张贤,姜丽娜,符建荣,水建国,傅丽青,朱小芳. 2010

[7]填闲作物种植及绿肥还田对宁夏新建日光温室土壤环境的影响. 杨冬艳,冯海萍,王学梅. 2018

[8]添加纤维素酶对绿肥还田设施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 曲继松,张丽娟,朱倩楠. 2016

[9]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对稻田氨挥发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俞巧钢,叶静,符建荣,马军伟,邹平,丁炳红,顾国平,范浩定. 2011

[10]有机肥绿肥配施对水稻土有机碳组分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刘小粉,贺小思,易柏宁,刘春增,曹卫东. 2020

[11]基于DNDC模型长期复种翻压绿肥对土壤有机碳和小麦产量的模拟. 肖玉涛,李正鹏,宋明丹,段豆豆,韩梅. 2024

[12]不同收获期的籽粒苋绿肥还田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陈国军,闫慧峰,吴凯,杨举田,田雷,谭效磊,宗浩,陈秀斋,张永春,孙延国,刘海伟,石屹. 2016

[13]绿肥还田对烟田土壤培肥和烤烟产量品质的作用. 黄平娜,秦道珠,龙怀玉,尹三宝,张认连,雷秋良,杨全柳. 2010

[14]绿肥还田与减量施氮对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的影响. 姚百伦,宋明丹,韩梅,德青年卓,李正鹏. 2025

[15]不同耕作和覆盖方式对广西地区甘蔗地土壤水热状况的影响. 陈晓冰,朱彦光,李帅,韦灵,陈廷速,甘磊. 2019

[16]耕作方式对岩溶区甘蔗地土壤优先流特征的影响. 陈晓冰,严磊,李振东,SAEED Rad,陈廷速,甘磊. 2019

[17]粉垄耕作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并促进甘蔗维管组织发育和养分吸收. 李浩,黄金玲,李志刚,韦本辉,陈晓茹,韩世健,梁晓莹,李素丽. 2021

[18]粉垄耕作对甘蔗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李素丽,黄金玲,韦本辉,梁晓莹,陆睿杰,王令强,李志刚. 2021

[19]粉垄耕作后效对夏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张玉亭,汤丰收,张巧萍,何宁,韦本辉. 2015

[20]粉垄耕作对潮土冬小麦田间群体微环境的影响. 张玉亭,汤丰收,何宁,黄绍敏,张巧萍,韦本辉.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