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Bt基因棉秸秆还田利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富丽

作者: 张富丽;尹全;毛建霏;郭灵安;雷绍荣;刘文娟;罗苹;王东;宋君;杨晓凤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转Bt基因棉;秸秆还田;转基因植物;Bt蛋白残留;土壤肥力

期刊名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ISSN: 1671-3990

年卷期: 2020 年 005 期

页码: 734-74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随着转基因的快速发展,大量转Bt棉秸秆的合理利用和处理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之一.为明确Bt棉秸秆还田利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本研究以不同抗虫转Bt基因棉和常规棉花'泗棉3号'为研究材料,在分别种植1、2年后将秸秆机械粉碎后原位还田,测试土壤中Bt蛋白残留量、土壤酶活性及养分含量的变化,分析Bt棉秸秆原位还田对土壤肥力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还田40 d后, Bt棉样地土壤中Bt残留蛋白检测值较低,均与非转基因棉样地无显著性差异.棉秸秆还田后,土壤脲酶、蔗糖酶、蛋白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活性皆较秸秆还田前增加,但土壤纤维素酶活性较之前降低.棉秸秆还田使土壤中有机质、有效磷、碱解氮、速效钾和全氮等养分含量及pH明显增加,而Bt抗虫棉与常规棉秸秆还田后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对土壤综合肥力指数评价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提升与Bt棉抗虫水平无关,土壤肥力指数在两年间由Ⅲ级水平上升至Ⅱ级水平.综上, Bt棉花秸秆还田不会造成土壤综合肥力降低,相反能有效提升土壤肥力;同时还田利用措施可对转基因植株有效灭活,与转基因植物秸秆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要求相契合.生产中用于Bt转基因棉花秸秆利用和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是安全可行的.

分类号: S141.4%S158

  • 相关文献

[1]中亚热带稻田不同耕作栽培和施肥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柳开楼,李亚贞,秦江涛,夏桂龙,刘金花. 2015

[2]秸秆还田对引黄灌区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影响的研究. 王会斌,杨滨齐,刘越,庄海,白武星,胡平,刘汝亮. 2014

[3]降解菌剂在秸秆还田中对土壤特性的影响. 李鑫,桓明辉,孙玉禄,孙立梅. 2013

[4]秸秆还田效果及其在土壤培肥中的地位. 吴敬民,许文元,董百舒,王振忠. 1991

[5]水稻秸秆还田对土壤培肥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进展. 曾宪楠,高斯倜,冯延江,孙羽,宋秋来,王麒. 2018

[6]秸秆还田条件下氮肥对玉米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解占军,柳赟博,韩瑛祚,王秀娟. 2021

[7]绿肥与秸秆配合还田对江苏丘陵地区不同类型土壤肥力的短期影响. 蒋婧,肖旭,景金泉,黄莹. 2020

[8]施用生物炭6年后对稻田土壤酶活性及肥力的影响. 许云翔,何莉莉,刘玉学,吕豪豪,汪玉瑛,陈金媛,杨生茂. 2019

[9]黄土高原黑垆土施肥的作物累积产量及土壤肥力贡献. 俄胜哲,丁宁平,李利利,袁金华,车宗贤,周海燕,尚来贵. 2019

[10]秸秆还田对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王永茂. 1996

[11]玉米灭茬耕作对土壤培肥和玉米持续高产效应的研究. 王鹤桥,宿庆瑞,王英,迟凤琴. 1992

[12]稻田春玉米秸秆还田对晚稻和土壤肥力的效应. 周晓毛,李林,杨光立. 2003

[13]生猪养殖粪污与秸秆混合还田对吉林省土壤肥力与玉米产量的影响. 路杨,隋丽,周佳玲,常帅,赵宇,杜茜,张正坤,李启云. 2022

[14]接种菌剂条件下玉米秸秆还田对玉米产量、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黄继川,彭智平,于俊红,李文英,林志军,吴雪娜,杨林香. 2011

[15]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对低产黄泥田的改良作用. 胡诚,陈云峰,乔艳,刘东海,张顺陶,李双来. 2016

[16]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王素娟,孙肖青. 2013

[17]不同调理剂组合对浙江红壤土壤肥力、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朱铭,刘琛,林义成,郭彬,李华,傅庆林. 2022

[18]密植减氮对三熟区不同肥力红壤稻田作物产量和耕层氮素的影响. 王芳东,吕伟生,符明金,郭熙,孙小香,赵小敏. 2020

[19]南方丘区两熟制稻田保护性耕作的稻田生态效应. 郑家国,谢红梅,姜心禄,吴婕. 2005

[20]秸秆还田和氮肥供应对设施番茄土壤肥力与氮素淋溶的影响. 李杨,孙玉禄,刘晓辉,高晓梅,敖静.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