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育种经济权重选择指数法的应用研究Ⅰ.目标性状经济权重模型的构建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昆

作者: 杨昆;赵俊;覃伟;范源洪;陈学宽;吴才文;赵丽萍;姚丽;刘家勇;赵培方;昝逢刚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甘蔗;目标性状;经济权重模型;选择指数

期刊名称: 热带作物学报

ISSN: 1000-2561

年卷期: 2020 年 01 期

页码: 24-3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选育及推广应用甘蔗良种能带给蔗糖产业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客观高效地筛选和评价甘蔗品种对蔗糖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对甘蔗的多个目标性状进行经济权重模型的构建,客观评价目标性状的相对重要性,为完善甘蔗育种评价体系和甘蔗良种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依据云南省18家糖厂3个榨季的调查问卷数据和云南省多年从事甘蔗生产的农户及农场管理人员的调研反馈数据,对整个蔗糖产业各个环节进行成本核算,计算不同经济性状的经济权重,获得了如下主要结果:(1)构建了甘蔗11个育种目标性状的经济权重模型,包括3个直接目标性状(蔗茎产量、甘蔗蔗糖分、纤维分),8个间接目标性状(茎径、有效茎、株高、蒲心、脱叶性、57号毛群、侧芽、芽突起程度);(2)基于新植产量63 t/hm~2、糖分12.5%、纤维分12.0%和甘蔗1 a新植2 a宿根生产周期总产量170.73 t/hm~2的条件下,每吨糖的总生产成本为4643.99元,蔗农的生产成本占总成本的68.15%,糖厂的生产成本占总成本的31.85%;当每吨甘蔗的收购价格为440元时,蔗农每吨甘蔗的收益为44.38元,当市场糖价突破每吨糖5000元时,糖厂每吨糖的收益超过356.01元;(3)基于目前人工收获生产模式条件下,甘蔗11个目标性状的绝对经济权重值为:蔗茎产量(t/hm~2)37.95元、商业糖分(%)328.44元、纤维分(%)-22.28元、茎径(cm)320元、有效茎(条/m~2)-80元、株高(cm)0元、蒲心(分级)-760元、脱叶性(分级)-320元、57号毛群(分级)-160元、侧芽(分级)-159.82元、芽突起程度(分级)-63.26元;(4)结合性状遗传增益的分析得到11目标性状的相对经济权重值,依次为商业糖分400.99元、蔗茎产量130.51元、茎径36.93元、株高0元、芽突起程度-5.22元、纤维分-8.25元、脱叶性-21.15元、侧芽-24.30元、有效茎-28.61元、毛群-30.72元、蒲心-200.04元。通过对整个蔗糖产业各个环节成本的核算,利用边际效益的方法构建的目标性状经济权重模型可为甘蔗品种选育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分类号: S566.1

  • 相关文献

[1]甘蔗低氮胁迫评价. 谭裕模,王伦旺,刘丽敏,谭芳,李杨瑞. 2006

[2]江苏杂交中粳育种目标性状与改良对策. 刘超. 1999

[3]油研系列杂交油菜高含油量的表现及高含油分高蛋白选育技术研究 Ⅱ.油分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及选择. 侯国佐,侯剑,侯燕. 2008

[4]转基因耐除草剂大豆ZH10-6目标性状遗传稳定性分析. 王成,王雅偲,李纳,姚俊津,徐石勇,赵新,兰青阔,王永. 2021

[5]鲁西黄牛肉用品系育种目标性状和选择性状研究. 张清峰,许尚忠,李俊雅,高雪,任红艳,陈金宝. 2007

[6]理性认识转基因促进生物育种技术健康发展. 张春义. 2011

[7]鲁西黄牛肉用品系育种目标性状经济权重计算. 张清峰,周正奎,许尚忠,李俊雅,高雪,任红艳,陈金宝. 2007

[8]湖北白猪优质系选育的综合选择指数制定. 孙华,彭先文,宋忠旭,李良华,董斌科,梅书棋. 2013

[9]棉花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育种简报. 袁有禄,刘爱英,王武,李俊文. 2004

[10]小麦puroindoline基因高效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基因植株的获得. 夏兰芹,张庆祝,耿洪伟,陈新民,何中虎. 2004

[11]后基因组时代基于选择导入系的水稻设计育种策略. 石英尧,马赛,曾威,郝芷圻,李思敏,王文生,黎珉. 2021

[12]小麦多基因聚合育种技术研究. 孙果忠,王海波,肖世和. 2009

[13]黄河流域棉花品种主目标性状的分布特点及其相关性研究. 王志忠,刘秀菊,林永增,王树林. 2006

[14]基于地统计分析方法的谷子种质资源品质与农艺相关性状的空间分区研究. 陈彦清,曹永生,陈丽娜,方沩. 2017

[15]头孢喹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防突变浓度的研究. 王静,单奇,黎菊凤,利斌,张少威,曾振灵. 2014

[16]环境因素对短角异剑水蚤摄食的影响. 孟振,王国栋,刘新富,刘滨,贾玉东,鲍鹰,张和森. 2013

[17]晒烟产量与主要生育性状的相关与选择. 傅迎军. 2000

[18]抗旱玉米育种研究. 谭静,杨峻芸,陈洪梅. 2004

[19]北方杂交粳稻株型与稻米品质性状的关系. 郝宪彬,马秀芳,胡培松,张忠旭,隋国民,华泽田. 2009

[20]对玉米人工合成群体遗传性状改良效果的研究. 杜鸣銮,徐世昌,纪明山,陈景堂. 200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