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李育种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和展望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硕

作者: 刘硕;徐铭;张玉萍;张玉君;马小雪;章秋平;刘宁;刘威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李;品种;育种;实生选种;杂交育种

期刊名称: 果树学报

ISSN: 1009-9980

年卷期: 2018 年 02 期

页码: 231-24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李(plum)是重要的核果类果树之一,属蔷薇科(Rosaceae)李属(Prunus),我国是中国李(Prunus salicina L.)的起源地,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丰富的种质资源和广泛的地区分布。中国李也是世界范围内商业化栽培的种之一,主要供鲜食,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我国李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0%以上,是世界李生产第一大国。原产我国的李地方品种类型多样,果实口感佳、香味浓郁,深受消费者青睐,在悠久的栽培过程中保留、筛选了大批适应当地气候特点和具有鲜明特色的李品种,对我国李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了满足果树生产中对李新品种的需求,我国育种工作者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了以抗寒、丰产、优质、观赏为目标的李育种工作,主要集中在中国李育种上。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我国自主育成、通过品种审定并正式发表的李品种有64个,东北三省科研单位育成品种37个,占总数的57.81%,是我国李育种的主要育种单位。纵观我国历年育成的李品种,主要是通过实生和杂交方式获得,以地方品种实生和中国李杂交为主,芽变品种占少数,近几年通过地方品种与国外品种杂交培育出一批优良新品种。笔者整理绘制了一张我国历年育成的李品种系谱图,发现目前我国选育的李品种中,多数亲本是具有我国地域特点的地方优良品种,且直接或间接来自少数几个亲本。‘福摩萨’‘六号李’‘绥棱红’和‘绥李3号’是骨干亲本,在我国李鲜食和随后的观赏品种选育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同时也反映出我国育成的品种之间亲缘关系近,存在亲本选择有局限、遗传基础较狭窄的突出问题。除此之外,我国李育种还存在重要性状遗传规律研究缺乏、砧木育种进展缓慢、抗病育种尤其抗李痘病育种意识淡薄等问题。综上所述,笔者旨在对我国李育种的进展、成果和存在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资借鉴。

分类号: S662.3

  • 相关文献

[1]北方类梅花新品种选育与应用. 张铁华,赵新兵,祝茜,张加延. 2015

[2]东北地区类梅花新品种选育. 张铁华,张加延,李锋,唐士勇,刘宁. 2010

[3]玉簪属植物育种研究进展. 乔谦,王江勇,胡凤荣. 2019

[4]柑橘品种选育研究进展. 董美超,李进学,周东果,岳建强,高俊燕. 2013

[5]世界李育种概况. 刘硕,徐铭,刘家成,章秋平,马小雪,刘宁,张玉萍,张玉君,赵海娟,刘威生. 2023

[6]李品种选育研究进展. 王玉柱,杨丽,阎爱玲,王淑凤. 2002

[7]苹果新品种‘绿帅’. 伊凯,张敏,刘志,张景娥,王冬梅,杨巍. 2005

[8]蜡梅新品种'卷被金盘'. 宋兴荣,袁蒲英,何相达. 2020

[9]优质抗寒核桃新品种‘金薄香6号’. 田建保,邵嘉鸣,程恩明,王勇,武彦霞,田鑫,韩玉虎,刘朝红. 2013

[10]黑龙江省李、杏抗寒育种研究进展. 牟蕴慧,王禹,侯睿宁,甄灿福. 2022

[11]水产动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汪勇翔,王永杰. 2010

[12]李抗寒观赏新品种长春彩叶李的选育. 李锋,计秀杰,张艳波,邢国杰. 2008

[13]李属种质资源的抗寒性鉴定. 刘威生,张加延,唐士勇,高秀云. 1999

[14]桃和李不同品种花芽生理特性与萌发率的关系. 冯婷华,孟洁,李冰,吕晨菲,张超,杨静慧. 2021

[15]李新品种‘国丽’. 张玉萍,刘威生,刘宁,孙猛,徐铭,章秋平,刘硕,马小雪,张玉君. 2019

[16]李抗寒早熟新品种龙园早李的选育. 牟蕴慧,甄灿福,陈忠,李金龙. 2011

[17]红肉型高产优质多抗李新品种红肉1号选育研究. 王贵平,张彦欣,薛晓敏,聂佩显,王金政. 2014

[18]抗寒紫叶李新品种‘长春彩叶李’. 李锋,张冰冰,计秀杰,张艳波,邢国杰. 2007

[19]鲜食观赏兼用李新品种‘一品丹枫’. 陆致成,李峰,张静茹,张艳波,宋宏伟,赵晨辉,孙海龙. 2014

[20]李抗寒晚熟新品种秋甜李的选育. 齐凤莲,刘海荣,刘延杰,张武杰,杨晓华,刘凤芝,周文志.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