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玉米主要病害发生为害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董怀玉

作者: 董怀玉;董智;刘可杰;王丽娟;刘培斌;侯志研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秸秆;还田模式;病害

期刊名称: 作物杂志

ISSN:

年卷期: 2020 年 006 期

页码: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2017-2019年调查了辽宁春玉米产区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玉米主要病害发生为害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不还田旋耕栽培模式相比,秸秆覆盖还田后玉米主要病害的发生为害最重,茎腐病发病率增加68.77%,穗腐病发病率增加20.01%,大斑病病情指数增加39.54%;秸秆碎混旋耕还田后茎腐病发病率增加48.20%,大斑病病情指数增加16.84%;秸秆田外堆置腐解后深翻还田可有效降低玉米茎腐病和穗腐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茎腐病发病率降低41.66%,穗腐病发病率降低30.00%;秸秆还田配套不同耕作栽培模式对玉米主要病害发生为害有一定的叠加影响,免耕栽培会加剧病害发生,而深翻栽培可降低病害发生.由此可见,秸秆直接还田,特别是覆盖还田会加重玉米主要病害的发生为害,而秸秆经充分腐解处理后再还田能有效降低玉米主要病害,尤其茎腐病和穗腐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

分类号: S141.4%S435.131

  • 相关文献

[1]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影响. 李新华,郭洪海,朱振林,董红云,杨丽萍,张锡金. 2016

[2]规模养猪场排泄物治理模式的探讨. 黄武,刘银秀,甘寿文,赵光桦,王志荣. 2010

[3]对稻麦秸秆还田问题的思考. 常志州,王德建,杨四军,王灿,张斯梅. 2014

[4]规模化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技术现状探析. 邓良伟. 2006

[5]辽宁玉米产区引种玉米品种对多种病害的抗性评价. 王丽娟,董怀玉,陶烨,刘培斌,赵杨. 2018

[6]重庆玉米杂交种及自交系抗病性鉴定与应用研究. 鲜红,史明元,黄诗铨,杨晓蓉,崔丽娜. 2007

[7]河南省夏玉米品种对6种主要病害的抗性评价. 施艳,燕照玲,王珂,赵清爽,席靖豪,李冠楠,刘焱昆,袁虹霞,李洪连. 2019

[8]拉萨玉米叶斑病发生种类及其防治对策. 拉巴卓玛. 2020

[9]南繁玉米的病虫鼠害及其防治. 姜军,南元涛,魏国才. 2003

[10]玉米病害和病原名称整理及其汉译名称规范化探讨. 王晓鸣,段灿星. 2020

[11]播期对玉米早代自交系田间抗病性的影响. 张新,王振华,汪红. 2002

[12]广东省鲜食玉米病害发生种类及其病原鉴定. 郭跃华,郑卓辉,张德雍,李学文,王振中. 2010

[13]2001-2015年宁夏玉米病虫害发生特征与损失分析. 佘奎军,刘永进,贺奇,彭玉海,刘艳妮,程晋龙,杨国虎. 2017

[14]玉米病害发生现状与推广品种抗性对未来病害发展的影响. 晋齐鸣,石洁,王作英,李晓. 2006

[15]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的抗病特性研究. 戴法超,朱振东,焦志亮,杨家秀,李晓,郭满库. 2000

[16]吉林省玉米病害发生情况及综合治理措施. 徐艳荣,孙发明,焦仁海,刘兴二,刘武仁. 2009

[17]不同耕作方式玉米田病害发生情况调查. 晋齐鸣,宋淑云,张伟,李红,沙洪林,王立新. 2006

[18]11%福·戊种衣剂防治玉米病害的药效研究. 王广祥,王义生,郑建波,许秀杰,赵华. 2005

[19]南繁玉米的病虫鼠害及其防治. 安伟,徐澜,樊智翔,米小红,马海林,王计虎. 2009

[20]河南夏玉米主产区气象因素对产量的影响. 刘桂珍,郭书磊,魏良明,张新,刘海静,王振华,鲁晓民.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