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C秸秆在石灰性和非石灰性土壤中的矿化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朱培立

作者: 朱培立;黄东迈;余晓鹤;艾玉春;于杰;朱献玳;陈炳松

作者机构:

关键词: ~(14)C秸秆;矿化;石灰性与非石灰性土壤;C/N值;秸秆施用量

期刊名称: 土壤通报

ISSN: 0564-3945

年卷期: 1994 年 S1 期

页码: 71-73+7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本文通过培养试验比较了石灰性和非石灰性土壤中,~(14)C秸秆的矿化状况。结果表明,~(14)C秸秆碳在石灰性土壤中的矿化量,仅在施用量较高时(占土重1%以上),才高于非石灰性土,而在施用量较低时(占土重0.5%以下),并不存在矿化量增高趋势。~(14)C秸秆用量与矿化量以及土壤有机质矿化量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两种土壤相比,随着~(14)C秸秆用量的增加,石灰性土壤中~(14)C秸秆碳和土壤有机质矿化量增加的幅度较非石灰性土壤中的大,表明增施有机肥对非石灰性土壤有机质,特别是新鲜有机质积累的效果较石灰性土壤明显。在石灰性土壤中,~(14)C秸秆配合无机氮肥施用,无机氮促进了~(14)C秸秆碳的矿化,并且~(14)C秸秆用量大的,无机氮促进~`(14)C碳矿化作用亦较大;~(14)C秸秆用量小的,相应的促进作用亦较小。而在石灰性土壤中,加无机氮未见对~(14)C秸秆碳矿化产生影响。

分类号: S153

  • 相关文献

[1]~(14)C标记秸秆和根茬在淹水及旱地土壤中的矿化特征. 朱培立,黄东迈,余晓鹤,于杰,朱献玳. 1994

[2]饲草—山羊—土壤生态系统中~(14)C的循环. 黄东迈,朱培立,李庆康,余晓鹤,于杰,艾玉春,朱献玳,陈炳松. 1994

[3]秸秆原料C/N比调节对沼气产气状况的影响. 张昌爱,刘英,黄萌,袁长波,王艳芹. 2010

[4]影响还田秸秆降解速率的因素及组合效果. 王树红,姚政,蒋小华,查健生. 2001

[5]外源有机碳对黑土有机碳及颗粒有机碳的影响. 曲晓晶,吴景贵,李建明,胡娟,张乐乐. 2017

[6]~(14)C-绿磺隆在土壤中的可提态残留、结合残留和矿化研究. 叶庆富,戚文元,邬建敏,孙锦荷. 2003

[7]秸秆生物炭对水稻生长及滩涂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张继宁,周胜,李广南,孙会峰. 2018

[8]生物炭对茶园土壤CO_2和N_2O排放量及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胡雲飞,李荣林,杨亦扬. 2015

[9]烟草对氮素营养的吸收、利用研究. 陈爱国,王树声. 2004

[10]不同有机质肥料的有机氮矿化研究. 范成五. 2006

[11]应用(15)~N示踪研究不同来源氮素在烤烟体内的累积和分配. 谷海红,刘宏斌,王树会,李天福,张云贵,焦永鸽,李志宏. 2008

[12]生物炭和秸秆对华北农田表层土壤矿质氮和pH值的影响. 张星,刘杏认,林国林,张晴雯,张庆忠,王琴. 2016

[13]湖南省主要植烟区域土壤有机氮矿化特性研究. 李宏光,曾维爱,崔新卫,范海珊,罗建新. 2013

[14]基质矿化特性与生化性状协同效应的研究. 张帆,王晨冰,王鸿,王发林. 2017

[15]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土壤有机硫矿化特征研究. 李新华,刘景双,朱振林,张锡金. 2008

[16]非豆科作物套种时间对减少烤烟后期氮素吸收量的研究. 孙健,李志宏,张云贵,夏昊. 2011

[17]土壤氮素矿化及其对烤烟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谷海红,李岩,刘宏斌,李峰,李志宏. 2008

[18]土样制备和保存方法对亚热带土壤反硝化的影响. 续勇波,蔡祖聪,雷宝坤. 2008

[19]豆科绿肥对茶园土壤有机碳矿化的模拟研究. 叶菁,王义祥,王峰,黄毅斌,翁伯琦. 2016

[20]恒温和变温模式下不同施肥黄壤有机碳矿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朱鑫宇,卢韦,李渝,肖琼,王妍,邬磊,张文菊.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