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废弃地不同植被模式生态稳定性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潘德成

作者: 潘德成;宋品玉;吴祥云;齐鹏春;孟宪华;李宏伟;王海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矿区废弃地;生态重建;植被模式;专家评价系统;评价模型;滞尘量;生态稳定性;最优类型

期刊名称: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SN: 1008-0562

年卷期: 2013 年 008 期

页码: 1076-108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以阜新煤矿废弃地为例,采用专家评价系统确定植被生长因子、植被改良土壤因子和植被滞尘能力因子作为生态稳定性评价指标,建立生态稳定性评价体系,并对矿区废弃地不同植被模式的生态功能稳定性进行评价,确定出矿区生态重建最优植被模式.研究表明,生态稳定性与植被覆盖度密切相关,植被覆盖度越高,其生态稳定性越好.在矿区生态重建中,人工林地模式和人工覆土改良模式比自然恢复模式生态稳定性要好,多样性混植模式的生态稳定性好于单一模式.不同植被模式的生态稳定性排序为:刺槐和白榆混交林-草>火炬林-草>刺槐林-草>紫穗槐林-草>白榆林-草>天然草地.

分类号: Q948

  • 相关文献

[1]半干旱地区煤矿次生裸地植被演替规律应用. 潘德成,齐鹏春,吴祥云,祁崇祝,甘作勋,孟宪华. 2013

[2]北京农学院常见树种吸附大气颗粒物能力研究. 陈玉艳,王萌,王敬贤,梁琼,刘云,陈波. 2018

[3]常见地被植物叶片特征及滞尘效应研究. 李超群,钟梦莹,武瑞鑫,刘月华,潘多,邵新庆. 2015

[4]北京通州不同树种滞纳大气颗粒物的能力. 刘一超,王萌,梁琼,刘云,陈波. 2018

[5]浮尘天气对墨玉河流域葡萄叶片光合及水势的影响. 张付春,潘明启,麦麦提阿卜拉·麦麦提图尔荪,张雯,钟海霞,李团结,高达辉,伍新宇. 2018

[6]不同气象因子及植被类型对矿区排土场扬尘的影响. 潘德成,孟宪华,吴祥云,王海旺,李纯乾,屈文文. 2014

[7]辽宁省矿业废弃地生态重建技术研究. 李树彬. 2011

[8]辽宁省矿区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方略. 李树彬,贾天会,郑国相,李纯乾. 2004

[9]广西大化县岩溶区生态重建研究现状与对策. 何铁光,王瑾,蒙炎成,韦彩会,张野,李忠义,李婷婷. 2015

[10]矿区次生裸地水土保持与生态重建技术探讨. 潘德成,吴祥云. 2009

[11]黄土高原小流域生态-经济重建模式的尺度概念和方法. 程序,刘国彬,陈佑启,常欣. 2004

[12]山西省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现状及发展对策. 卢朝东,李建华,靳东升,郜春花. 2013

[13]三种牧草植物对黄顶菊田间替代控制. 皇甫超河,张天瑞,刘红梅,李刚,赖欣,杨殿林. 2010

[14]采煤塌陷区生态重建绿地景观设计应用探讨. 唐菲,丁增成,任杰,刘祚军,李斯. 2010

[15]长江上游干热干旱河谷生态环境现状及生态环境重建的对策. 雍国玮. 2001

[16]石灰性土壤施磷量对柠条铁含量的影响. 马红梅,洪坚平,谢英荷,许仙菊. 2010

[17]辽宁省矿业废弃地生态重建技术研究. 李树彬. 2012

[18]广西岩溶石山区生态重建中土壤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对策. 蒙福贵. 2001

[19]浅议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拜得珍,潘志贤,纪中华,杨艳鲜,方海东,廖承飞. 2006

[20]工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管理信息系统研发进展. 苏尚军,张强,张建杰.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