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炭添加对潮棕壤土壤性状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福平

作者: 王福平;依艳丽;解宏图;张玉兰;赵晓霞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生物炭;土壤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生长期;产量

期刊名称: 玉米科学

ISSN: 1005-0906

年卷期: 2015 年 23 卷 05 期

页码: 83-9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田间微区试验方法,研究不同生物炭添加量[0(CK)、22.5 t/hm2(C1)、67.5 t/hm2(C2)和112.5 t/hm2(C3)]对玉米不同生长期土壤有机碳(S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添加提高了土壤MBC和SOC含量,处理组C1、C2和C3的SOC含量较对照组CK增加20.9%、57.25%和93.23%,并且MBC占SOC比例的变化表明生物炭的添加促进了土壤MBC对土壤有机质(SOM)的贡献。另外,在生物炭添加处理下,土壤含水量和土壤MBC呈显著的正相关。生物炭的添加增加了开花期玉米的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以及成熟期玉米的百粒重和产量。相比于对照组CK,处理组C2和C3株高增加15.99%、21.55%,茎粗增加13.77%、9.64%,产量增加23.23%、23.12%;处理组C1、C2和C3叶面积指数高于CK 13.89%、44.52%和47.26%。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高寒草甸不同群落类型土壤碳分布与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关系. 王长庭,龙瑞军,刘伟,王启兰,张莉,吴鹏飞. 2010

[2]土壤有机碳分类与测定方法的研究概述. 赵林林,吴志祥,孙瑞,杨川,符庆茂,谭正洪. 2021

[3]基于不同施肥模式添加生物炭后菜地土壤CO2释放特征及不同形态碳含量变化. 魏雪勤,孙楠,张旭博,张崇玉,王道龙,申华平. 2016

[4]基于不同施肥模式添加生物炭后菜地土壤CO_2释放特征及不同形态碳含量变化. 魏雪勤,孙楠,张旭博,张崇玉,王道龙,申华平. 2016

[5]秸秆还田对玉米产量和土壤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王秀娟,解占军,董环,赵颖,刘慧屿,娄春荣. 2018

[6]秸秆生物炭及秸秆对大豆生长及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杨倩,李登科,王永斌,李宗兰,李海伟,杜珊珊,沈禹颖. 2016

[7]秸秆发酵还田提升土壤腐殖质含量与品质. 范如芹,周运来,李赟,卢信,刘丽珠,张振华. 2019

[8]生物炭的稳定性及其对矿物改性的响应机制研究进展. 高诚祥,刘玉学,汪玉瑛,吕豪豪,何莉莉,杨学云,杨生茂. 2019

[9]小麦秸杆生物炭在广东省蔬菜连作土壤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黄连喜,魏岚,李衍亮,黄玉芬,Nyo Nyo Mar,许桂芝,黄庆,刘忠珍. 2017

[10]施用生物炭后土壤有机碳的近红外光谱模型研究与应用. 朱建伟,刘玉学,吴超凡,靳佳,吕豪豪,杨生茂. 2020

[11]生物炭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激发效应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陈颖,刘玉学,陈重军,吕豪豪,汪玉瑛,何莉莉,杨生茂. 2018

[12]生物炭不同添加量对旱作覆膜农田土壤团聚体特性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庞津雯,王钰皓,陶宏扬,卫婷,高飞,刘恩科,贾志宽,张鹏. 2023

[13]生物炭与秸秆添加对砂姜黑土团聚体组成和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侯晓娜,李慧,朱刘兵,韩燕来,唐政,李忠芳,谭金芳,张水清. 2015

[14]炭基肥对老茶园土壤有机碳矿化温度敏感性的影响. 陈峻锐,韦翔华,胡钧铭,石元值,张俊辉,郑富海. 2024

[15]有机肥替代化肥与生物炭配施对茶园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积累的影响. 王莎莎,陈俊玲,张晓杰,李艳春,陈华,王义祥. 2025

[16]施用生物炭对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改良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李衍亮,黄玉芬,魏岚,黄连喜,黄庆,许桂芝,刘忠珍. 2017

[17]生物炭对宁夏新垦地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研究. 邱海燕,孙娇,陈刚,周凯宁,梁锦秀. 2017

[18]减氮配施有机物料对玉米-白菜轮作系统作物产量、光合特性和产品品质的影响. 陈云梅,赵欢,肖厚军,谢婷婷,秦松,胡岗. 2021

[19]生物炭替代化肥对土壤养分含量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张晓晗,金梁,杨翔宇,韩硕,张继龙,吴瑞瑞,杨光,丁国华,王海泽,殷大伟. 2024

[20]生物炭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玉米生长的影响. 纪立东,柳骁桐,司海丽,孙权,王锐.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