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秆式甘蔗收割机收割效果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华伟

作者: 张华伟;吴建明;张胜忠;赖振光;范业赓;李燕娇;周忠凤;陈荣发;吴宗猛;吴延勇;邓宇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甘蔗;整秆式收割机;含杂率;蔗糖分;宿根蔗

期刊名称: 广西糖业

ISSN: 2095-820X

年卷期: 2024 年 44 卷 002 期

页码: 93-96

摘要: 广西蔗区生产上普遍使用中大型切断式收割机收割甘蔗,存在含杂率和损失率高、影响宿根蔗的生长和产量等问题,导致蔗区机械收割水平低,机收推进缓慢.本研究利用中小型整秆式收割机开展甘蔗收割试验,分析其收割效果及对甘蔗品质和翌年宿根蔗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中小型整秆式收割机的甘蔗收割效率较高,单位时间内的收割效果相当于40个工人的砍收量,含杂率仅2.71%,损失率仅2.98%,留茬高度和破蔸率总体上优于人工砍收,未对甘蔗糖分、宿根蔗发株和生长造成不利影响,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建议进一步加大中小型整秆式收割机研发和推广应用的支持力度,加强对收割效率、机械运行稳定性、倒伏甘蔗的收割、适合机收甘蔗品种和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等研究,并开展机械收割标准化基地建设与示范,多途径促进蔗区机收水平提升,为甘蔗生产上进一步优化升级和推广应用中小型整秆式收割机提供参考依据.

分类号: S225.53

  • 相关文献

[1]乙烯利对宿根蔗生理生化特性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蒙显标,黄立祝,李杨瑞,李永健,谢爱玲,杨丽涛. 2005

[2]桂糖44号在喀斯特地区的产量表现及其构成因素分析. 罗奥柔,韦贵剑,韦维,陈用,陈燕,韦晓,韦宏锤. 2019

[3]干旱胁迫后桂糖系列品种新植蔗的宿根生长表现. 黄家训,黄曦曦,韦菊丽,韦小英,谢正深,覃晓远,陆衫羽,高轶静,梁阗,罗亚伟. 2024

[4]不同品种甘蔗脱叶性和机收含杂率的测定与比较分析. 欧克纬,卢业飞,农泽梅,庞新华,周全光,吕平,程琴,朱鹏锦. 2020

[5]浅析降低整杆式甘蔗联合收获机含杂率的途径. 王明友,肖宏儒,宋卫东,李显旺,刘屏,秦广明. 2011

[6]整秆式甘蔗联合收获机降低含杂率的技术改进与试验. 肖宏儒,王明友,宋卫东,李显旺,刘屏,秦广明. 2011

[7]甘蔗新品系桂糖08-1589在柳州的试验种植表现. 韦开军,邓思,阳康春,韦冠睦,杨业彬,周颀,覃耀冠. 2019

[8]2013年广西甘蔗中期生长情况调查. 黄伟华,黄家雍,刘全跃,冯晓善,李晨辉. 2014

[9]甘蔗栽培原种宿根蔗综合性状分析. 刘洪博,应雄美,刘新龙,马丽,陆鑫,苏火生,蔡青. 2013

[10]甘蔗新品种(系)蔗糖分及成熟期试验初报. 何红,张革民,陈钦祥,梁俊,容凤玉. 2001

[11]崇左蔗区螟虫为害造成产量和糖分损失及生防效果. 卓宁,黎焕光,覃荣乐,潘红春,张文峰. 2011

[12]应用飞机大面积喷施抗旱型甘蔗增糖增产剂的效果研究. 杨丽涛,张保青,朱秋珍,李志刚,王维赞,陈务佳,李杨瑞. 2011

[13]霜冻天气对桂中地区主栽甘蔗品种生长及蔗糖分的影响. 李杨瑞,周柳强,谢如林,黄金生,黄美福. 2010

[14]甘蔗脱毒种苗第三代种茎不同体积单芽育苗差异及其移栽效果. 范业赓,闫海锋,陈荣发,丘立杭,周慧文,黄杏,翁梦苓,吴建明,李杨瑞,韦生满. 2020

[15]不同施肥次数对甘蔗产量及蔗糖分的影响. 谭裕模,黎焕光,谭芳,王伦旺,周源. 2012

[16]甘蔗新品种Q146引种试验的表现. 陈引芝,游建华,许树宁,梁阗,余坤兴,农定产. 2009

[17]国外甘蔗新品种Q190引进试种表现. 游建华,陈引芝,许树宁,农定产. 2009

[18]螯合态牌甘蔗专用肥田间肥效试验. 黄应昆,李文凤. 2004

[19]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甘蔗蔗汁蔗糖分. 曹干,周学秋. 2001

[20]几个甘蔗品种(系)在扶绥蔗区的种植表现. 卢文,梁阗,何为中,谢金兰,谭宏伟,覃振强,卢永锋,梁承周,唐仕云.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