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幼苗水分亏缺下新梢生长与致死时间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卢明艳
作者: 卢明艳;赵晨辉;苏斯瑶;李锋;张艳波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李子;资源;水分亏缺;新梢生长速率;致死时间
期刊名称: 吉林农业科学
ISSN: 1003-8701
年卷期: 2015 年 40 卷 02 期
页码: 97-10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晚红、晚黄、长李15号、吉红、吉胜幼苗为试材,人工模拟水分亏缺,开展了不同时期新梢生长速率对水分亏缺敏感性、断水后致死时间等研究。结果表明:新梢生长速率与植株给水量间存在线性相关性,晚红、长李15号、吉胜3份资源对水分亏缺敏感,晚黄、吉红对水分亏缺不敏感;晚红、吉胜、长李15号不同时期断水后,致死时间较长,晚黄、吉红较短,即晚红、吉胜、长李15号抵抗极端干旱能力强于晚黄、吉红。
分类号: S662.3
- 相关文献
[1]温度对大理窃蠹致死时间的研究. 张继成,薛召东. 1997
[2]虫酰肼对水稻二化螟的拒食、致死作用及田间效果. 郭慧芳,方继朝,刘成社,夏华兴,李洪山,严大富. 2001
[3]八字地老虎高毒力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菌株的筛选. 于洪春,王雨薇,宋龙腾,邓佳佳,许国庆. 2013
[4]贵州高原山区李子丰产高效栽培技术. 田大清. 2013
[5]采前钙处理对美丽李果实品质和生理的影响. 金成,韩英群,李宏军,林琳. 2008
[6]采前钙处理对月光李采后果实品质与生理变化的影响. 韩英群,郝义,郭丹,高丽红,林琳. 2010
[7]聪明鲜TM处理对美丽李采后生理和贮藏品质的影响. 郝义,韩英群,郭丹,邢英丽,崔秀慧. 2011
[8]李子采后特性及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郭丹,郝义,韩英群. 2015
[9]三个李子品种叶片差异及与单果重相关性分析. 景晨娟,陈雪峰,季文章,王端,武晓红. 2020
[10]富硒李子生产技术研究. 李文贵,吴茂力,陈莉,袁述琼,姜心禄. 2019
[11]绥李5号李树盆栽技术. 高佳缘. 2020
[12]梨园间作李子高效栽培模式. 任爱华. 2006
[13]4个新优李子品种在贵阳地区的适应性及品质特征. 瞿飞,张雪,班小重,王荔. 2018
[14]李子新品种紫晶的选育及开发应用. 孙军平,田歌,王璐,籍艺文,韩玉虎,田建保. 2013
[15]早实丰产李子新品种-金艳. 薛晓敏. 2017
[16]李子新品种红艳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薛晓敏,王金政,张安宁,陈汝. 2014
[17]李果实发育过程中糖含量变化与糖代谢相关酶的关系. 李金龙,马光恕. 2014
[18]李子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林炎娟,周丹蓉,叶新福,梁华俤. 2017
[19]李子贮藏保鲜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余德亿,黄鹏,方大琳,姚锦爱. 2011
[20]三个李子品种叶片结构差异及其抗旱性分析. 景晨娟,陈雪峰,王端,季文章,武晓红.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早熟优质李新品种吉早丰的选育
作者:陈蕾;刘翠兰;崔龙;王雪松;李锋;姜佳良;张艳波
关键词:李;新品种;吉早丰;早熟;优质
-
梨杂交F1果实性状遗传倾向分析
作者:卢明艳;王强;闫兴凯;武春昊;赵滢;张茂君
关键词:梨;杂交F1;果实性状;遗传倾向
-
枸杞蛀果蛾趋光特性及其种群动态
作者:李锋;刘亚佳;刘晓丽;马超;仲崇山;刘传敬
关键词:枸杞蛀果蛾;成虫;光源;诱捕量
-
枸杞负泥虫幼虫龄数、蜕皮过程及其蜕皮壳观察
作者:李锋;刘亚佳;刘晓丽;张铃雅;咸金梅;马超;刘传敬
关键词:叶甲科;枸杞负泥虫;幼虫龄数;蜕皮
-
早熟优质李新品种-吉早黄
作者:王雪松;张艳波
关键词:
-
财政科研项目结题审计智能模式构想-基于ABCD四公司的调研结果
作者:李锋
关键词:人工智能;财政;科研项目;结题审计
-
不同改良措施对盐碱地枸杞光合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作者:刘萍涛;杨涓;康建宏;郑国琦;李锋;刘晓丽
关键词:脱硫石膏;盐碱地;枸杞;主成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