饵料种类及培育密度对毛蚶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郝咏芳

作者: 郝咏芳;吕晓民;曹琛;高超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毛蚶;幼虫;饵料种类;培育密度;生长发育

期刊名称: 渔业研究

ISSN: 2096-9848

年卷期: 2024 年 004 期

页码: 360-366

摘要: 【目的】研究饵料种类及培育密度对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幼虫生长发育及存活变态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分析等方法开展试验研究及数据分析。在水温24.2~27.5℃、盐度26~27、pH 8.2~8.5的条件下,饵料种类试验设定6个试验组(湛江叉鞭金藻、牟氏角毛藻、小球藻、湛江叉鞭金藻+牟氏角毛藻、牟氏角毛藻+小球藻、湛江叉鞭金藻+牟氏角毛藻+小球藻),设定5个梯度(2、5、10、15、20个/mL)培育密度进行培育试验。【结果】采用单一饵料投喂时,牟氏角毛藻组的幼虫发育效果最好,小球藻组最差;采用混合饵料投喂时,毛蚶幼虫的生长发育及存活率、变态率整体上优于单一饵料,尤其是在牟氏角毛藻+湛江叉鞭金藻+小球藻的混合投喂下,毛蚶幼虫生长发育最快、存活率和变态率最高;在5个试验培育密度梯度范围内,毛蚶幼虫的生长速度、存活率、变态率随着培育密度的增大而降低,发育时间随培育密度的增大呈现延长趋势,但在匍匐期,5个/mL密度组与10个/mL密度组之间的差异不大。【结论】建议在北方地区毛蚶的常温人工育苗过程中,小球藻不可作为主要饵料进行独立使用,需要搭配使用其他藻类,单一饵料投喂时首选牟氏角毛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选用含有牟氏角毛藻的几种单胞藻的搭配组合;育苗期间,毛蚶幼虫浮游期培育密度为10个/mL左右,匍匐期培育密度以5~10个/mL为宜。【意义】本试验研究为北方地区毛蚶的常温育苗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将有效推进毛蚶增养殖产业的发展。

分类号: S968.3

  • 相关文献

[1]培育密度和投饵量对长牡蛎壳黑选育品系幼虫生长存活及附着变态的影响. 种金豆,李琪,王涛. 2019

[2]温度、饵料种类对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油脂积累与生长发育的影响. 周孔霖,孙松. 2016

[3]浸水胁迫对韭菜迟眼蕈蚊的致死效果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李晓莉,曹雪,赵猛,张安盛,于毅,庄乾营,周仙红. 2021

[4]水处理对枸杞负泥虫卵和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刘晓丽,李锋. 2024

[5]饵料种类及密度对透明溞繁殖和种群动态的影响. 李治,揣洁,张清靖,曲疆奇,贾成霞,刘青. 2019

[6]摄食水平和饵料种类对军曹鱼幼鱼生长及氮收支的影响. 孙丽华,陈浩如,黄洪辉,黄良民. 2010

[7]毛蚶血细胞的形态观察及吞噬性能研究. 刘志鸿,张士璀,杨爱国,杜方勇,周丽青,王清印. 2003

[8]干露胁迫对毛蚶稚贝生理代谢相关酶活力的影响. 张扬,江天棋,姜亚洲,凌建忠,孙鹏,唐保军. 2022

[9]渤海地区毛蚶形态性状对活体重的影响效果. 陈丽梅,刘利华,秦传新,邢克智,郭永军,闫芃. 2012

[10]不同藻类及浓度对青蛤滤水率的影响. 王慧,房斌,周凯,李长松,么宗利,来琦芳,庄平,夏连军. 2008

[11]几种饲料对斜带石斑鱼鱼种生长和日摄食量的影响. 王广军,谢骏,余德光,乌兰,牛纪锋. 2007

[12]超高压处理在毛蚶脱壳和减菌化中的作用研究. 孟辉辉,曹荣,刘淇,魏玉西. 2016

[13]热烫处理对毛蚶感官品质及蚶体附生微生物的影响. 万慧一,曹荣,刘淇,魏玉西. 2011

[14]日粮水平和饵料种类对黑鲷能量收支的影响. 孙耀,郑冰,张波,唐启升. 2002

[15]毛蚶血清凝集素的凝集活性. 刘志鸿,张士璀,杨爱国,王长法,王清印. 2003

[16]水温、底质对不同规格毛蚶潜砂行为的影响. 张扬,姜亚洲,凌建忠,孙鹏,王杰,江天棋,唐保军. 2022

[17]摄食水平和饵料种类对黑鲪能量收支的影响. 孙耀,张波,唐启升. 2001

[18]日粮水平和饵料种类对真鲷能量收支的影响. 孙耀,张波,郭学武,王俊,唐启升. 1999

[19]摄食水平和饵料种类对黑Jun能量收支的影响. 孙耀,张波. 2001

[20]蚶类的食疗营养及其加工利用. 滕瑜,李娟,王志勇,沈建,王彩理.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