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光下烯效唑对杂交籼稻茎秆形态、解剖特征和抗倒伏性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巫军

作者: 张巫军;段秀建;李茂瑜;罗夏;刘强明;唐永群;李经勇;姚雄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杂交籼稻;遮阴;烯效唑;抗倒伏;内源激素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24 年 015 期

页码: 2946-296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研究弱光胁迫下外源喷施烯效唑对杂交籼稻植株内源激素、茎秆解剖和形态特征及抗倒伏性的调控效应,为四川盆地弱光环境下杂交籼稻丰产稳产及应急化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于2018—2019年,以四川盆地主推品种渝香203(三系杂交籼稻)和C两优华占(两系杂交籼稻)为材料,设置光照、烯效唑和品种的三因子互作大田裂裂区试验,遮阴为主区,设置正常光照(NL)和遮阴处理(S,遮光率为50%);以叶面喷施烯效唑为副区,设置烯效唑溶液梯度分别为0(U0)、40 mg·L-1(U40)和80 mg·L-1(U80),以品种为副副区,分别为渝香203和C两优华占,比较不同处理茎秆倒伏指数,并从茎秆形态、解剖结构和内源激素等方面剖析植株抗倒伏性差异的原因。【结果】遮阴和烯效唑对两杂交籼稻品种茎秆形态解剖结构、内源激素和抗倒伏性均具有显著的调控作用。较正常光照,遮阴处理显著提高杂交籼稻茎秆倒伏指数,归因于折断弯矩显著降低,尽管弯曲力矩亦显著降低,品种渝香203差异较明显。基节横切面茎秆机械组织、大小维管束面积显著降低,纵切面茎秆细胞宽度减小,导致细胞长宽比增加,茎壁厚度减小,从而显著降低了遮阴胁迫下茎秆机械强度。遮阴下,烯效唑处理显著降低杂交籼稻茎秆倒伏指数,归因于弯矩力矩显著降低及折断弯矩显著提高,渝香203变幅较大。一方面,烯效唑处理通过缩短基部节间长度,进而降低株高和重心高,使得弯曲力矩降低;节间形态建成期内源GA1+3和IAA含量减少,使得细胞长度和长宽比降低,是基部节间长度缩短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烯效唑提高了内源Z+ZR和IP+IPA含量,细胞变小且排列致密,机械组织细胞层数和维管束鞘细胞数量增加,使得大、小维管束数目和面积、机械组织厚度增大,进而提高了茎秆折断弯矩。相关分析表明,细胞长度、细胞长宽比、机械组织厚度和大、小维管束面积与倒伏指数显著负相关,与折断弯矩显著正相关,两品种趋势一致。【结论】遮阴下,烯效唑通过降低内源生长素和赤霉素,使得基部节间长度缩短,提高内源细胞分裂素,减小细胞大小和长宽比,增加细胞致密程度,机械组织细胞层数和维管束鞘细胞数目,大、小维管束数目和面积、机械组织厚度相应增加,从而改善了弱光胁迫下杂交籼稻茎秆机械强度和抗倒伏性。

分类号: S511.21

  • 相关文献

[1]烯效唑对遮阴下重穗型水稻渝香203茎秆形态结构和抗倒伏性的影响. 张巫军,段秀建,姚雄,唐永群,杨小艳,刘强明,肖人鹏,张现伟,李经勇. 2019

[2]遮阴对重穗型杂交水稻茎秆形态特征和抗倒伏性的影响. 张巫军,段秀建,姚雄,刘强明,肖人鹏,张现伟,唐永群,文明,李经勇. 2020

[3]适宜机插密度提高优质杂交籼稻插秧质量及产量. 蒋明金,李敏,周维佳,罗德强,江学海,姬广梅,李立江. 2021

[4]减氮对机插杂交籼稻茎秆生长及抗倒伏特性的影响. 徐文波,王荣基,蒋明金,江学海,姬广梅,李敏,罗德强,周维佳. 2021

[5]防止小麦倒伏的良药-烯效唑. 阮怀军. 1996

[6]叶面喷施烯效唑对旱地胡麻抗倒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杨崇庆,曹秀霞,张炜,陆俊武,钱爱萍,剡宽将. 2017

[7]烯效唑浸种对水稻秧苗的壮苗机理研究. 壅太文,张鸿. 2002

[8]烯效唑和三唑酮调节水稻秧苗生长的增效作用及机理. 汤日圣,张大栋,郭士伟,童红玉. 2000

[9]喷施烯效唑对苹果顶芽激素水平和花芽分化的影响. 曹尚银,张秋明,张俊畅,江爱华. 2003

[10]烯效唑对荔枝花期发育过程内源激素的影响. 魏永赞,董晨,王弋,郑雪文,李伟才. 2017

[11]遮阴对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杨顺国,郭贵敏,王仙萍. 2015

[12]不同行比间作玉米对黔豆7号鼓粒期产量性状的影响. 杨春杰,陈佳琴,谭春燕,朱星陶,龚丽娜,刘作易. 2015

[13]生物遮阴对银杏幼苗生长的影响. 钱龙梁,薛源,曹福亮,李柠,李强,汪贵斌. 2018

[14]施锌和遮阴对花生叶片生理特性、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 司贤宗,张翔,索炎炎,毛家伟,李亮,余琼,王亚宁,李国平,余辉. 2018

[15]木薯MeTPS1基因克隆、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丁泽红,付莉莉,吴春来,胡伟. 2018

[16]遮阴对南疆冬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张宏芝,艾孜孜·居来提,崔月,赵奇,孔德鹏,胡爱芝,王立红,王重,张跃强,樊哲儒,李剑峰. 2019

[17]遮阴对春玉米物质生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吴亚男,朱海燕,张春玲,李冬梅,齐华. 2015

[18]夏秋季茶树遮阴效应研究进展. 王雪萍,龚自明. 2017

[19]遮阴对四季桂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 杨亚男,潘远智,齐豫川,鲜小林,陈睿,刘柿良. 2017

[20]遮阴条件下冬小麦材料生长发育特性相关基因分子鉴定. 哈力旦·依克热木,黄天荣,周安定,高永红,方辉,范贵强,吴新元.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