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吸肥特点和施肥技术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春宏

作者: 陈春宏;汪寅虎;柯福源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草莓;吸肥特性;肥料水平;施肥技术

期刊名称: 上海农业学报

ISSN: 1000-3924

年卷期: 1997 年 04 期

页码: 67-70

摘要: 通过露地及促成型栽培草毒吸肥规律以及不同肥料水平对草莓产量效益影响的研究,表明露地栽培和促成型栽培草莓有着不同的吸肥特点,露地草莓由于近4个月的时间处于越冬休眠期,前期吸收养分仅占整个生育期的5%~15%,后期吸收的养分占整个生育期的50%以上,N的吸收高峰在膨果期,占整个生育期的46.2%,P的吸收高峰出现在膨果期和收获期,占整个生育期的70%,而K的吸收在收获期最多,达整个生育期的51.8%。促成型栽培草每由于没有休眠期,且有二次结果高峰,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交替进行,营养生长时吸收氮的比例较高,而生殖生长占主导地位时,尤其是果实膨大以后,磷钾吸收的比例迅速升高,达苗期的2~6倍。不同肥料水平试验结果表明,圳地草莓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以氮(N)210kg/hm2,磷(P2O5)210kg/hm2,钾(K2O)210kg/hm2为最佳,氮磷钾比例为1:1:1。

分类号: S668.4

  • 相关文献

[1]日本草莓栽培常用缓释肥料及高架栽培技术. 田中一久,王晓芳,武冲,姜莉莉,宗晓娟. 2024

[2]抗虫棉杂交种中棉所39高产生育特征及其吸肥特性. 吉荣龙,崔必波,黄志勇,费月跃,顾克余,李春宏,陈德华,吴云康. 2007

[3]旱作'晋糯4号'高粱的需肥量及吸肥特性的研究. 曹昌林,张建华,白文斌,史丽娟. 2019

[4]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耕作模式与施肥技术研究. 张荣亭,黄翊鹏,朱长华,袁圆圆,刘佳. 2013

[5]两系杂交稻“云光14号”在缅甸的生产潜力研究. 黄平,寇姝燕,李华慧,刘晓利,辜琼瑶. 2015

[6]不同肥料水平对玉米光合生理及产量的影响. 吕军峰,郭天文,杨文玉,王国栋. 2007

[7]不同施肥技术对油菜苗期发棵的影响. 侯剑. 2000

[8]生产绿色黄瓜的施肥技术及其效益研究. 王续程,王一禾,芦满济. 2002

[9]扦插密度及氮肥用量对心香甘薯产量与效益的影响. 刘伟明,季志仙. 2012

[10]不同生态区大面积单产150kg/667m~2技术特性分析. 张瑞茂,侯国佐,王华,程尚明,赵继献. 2000

[11]马铃薯营养特性及施肥技术研究现状. 彭慧元,李标,孙伟,宋吉轩,黄团,雷尊国. 2009

[12]传统产区温郁金连作的水肥管理技术研究. 冷春鸿,徐杰,姜程曦,吴志刚. 2009

[13]西宁地区保护地土壤养分与蔬菜施肥技术的调查分析. 郝学宁,江华,李松林. 2001

[14]我国大棚葡萄的营养及施肥技术. 温明霞,聂振朋,林媚,冯先桔. 2006

[15]微咸水灌溉农作物生长的改善技术研究. 张余良,邵玉翠,严晔端,李悦. 2006

[16]十大技术之四 西瓜甜瓜肥水高效管理关键技术. 马忠明,薛亮,杜少平. 2013

[17]淮北稻田套播麦的主要生育特点与施肥技术. 陈川,丁国霞,钟平,邵文奇,安凯先,石彦兵. 2008

[18]珍珠番石榴的肥料效应研究. 欧珍贵,刘清国,龚德勇,李志芳,班秀文. 2009

[19]生产绿色甘蓝的施肥技术及其效益研究. 王续程,王一禾,芦满济. 2002

[20]试论贵州甘蔗的施肥问题. 周祥.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