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枣粮间作模式物质积累及产量成因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高英旭

作者: 高英旭;刘红民;刘阳;刘畅;汪成成;马冬菁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高粱;枣粮间作;物质积累;产量

期刊名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ISSN: 1000-7601

年卷期: 2014 年 32 卷 06 期

页码: 143-14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在枣粮间作模式下对间作作物的物质积累及产量成因进行对比分析,以玉米品种先育335、高粱品种沈杂5号为试材,分别对其在出苗后45、60、75、90 d和105 d的净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产量构成因素、株高和茎粗等指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在枣粮间作模式下,玉米和高粱分别在ZY4和ZG8模式下粮食产量最高;高粱在各生育时期内的光合速率均高于玉米,在不同生长时期内差异较小,相对玉米可适当密植;在ZY4和ZG8的模式下玉米和高粱干物质积累平均速率高,为高产量的形成奠定物质基础;穗数和粒重受密度影响较大,穗粒数影响较小,ZY4和ZG8模式下枣树、玉米、高粱三者配置模式较好。

分类号: S665.1`S344.2

  • 相关文献

[1]2个适合机械化种植的高梁品种产量、光合特性及密植潜力比较. 朱凯,张飞,柯福来,王艳秋,李志华,邹剑秋. 2017

[2]不同糯性高粱光合物质积累特点及源库关系分析. 王艳秋,邹剑秋,张飞,张志鹏,朱凯. 2014

[3]秸秆还田条件下玉米-高粱(玉米)-大豆轮作的产量与效益分析. 盖志佳,刘婧琦,蔡丽君,杜佳兴,谷维,张敬涛,吴俊江. 2020

[4]氮肥和密度对黑龙江春玉米物质积累、抗倒伏及产量的影响. 佟桐,李彩凤,顾万荣,王明泉,张立国,刘笑鸣,王彬,赵猛. 2019

[5]外源亚精胺对淹水条件下玉米物质积累和光合能力的影响. 崔亚坤,孔令杰,郑飞,刘瑞响,陈艳萍,袁建华. 2022

[6]机插秧水稻物质生产与养分积累特性研究. 曾永跃,唐国荣,韦杰权,韦承坤,韦善清,黄敏,宋红,阮春芳,江立庚. 2018

[7]控释复合肥和播种量对机械旱直播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袁嫚嫚,孙义祥,钟成虎,王家宝,邬刚,胡鹏,张祥明,王文军,井玉丹. 2022

[8]不同灌水条件下施硫对冬小麦碳、氮、硫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张辉,朱云集,田文仲,谢迎新. 2011

[9]土壤水分状况对水稻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李华,王冬吟,朱德峰. 2008

[10]返青期水氮耦合对宁夏灌区早熟冬小麦物质积累、氮素运移及产量的影响. 何进尚,张维军,王小亮,亢玲,陈东升. 2023

[11]北方春玉米粒收品种阶段生长发育与温度因子的关系. 于胜男,高聚林,明博,王振,于晓芳,孙继颖,梁红伟,王志刚. 2021

[12]氮肥运筹对抛秧栽培晚稻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张祥明,郭熙盛,李泽福,宋卫兵,桂云波. 2006

[13]土壤水分状况对水稻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李华,王冬吟,朱德峰. 2008

[14]不同施肥结构对茄子和辣椒产量及氮磷钾养分吸收的影响. 张杨珠,汤宏,龙怀玉,盛浩,黄运湘,颜雄,廖超林. 2014

[15]播期对早熟品种杂交籼稻广8优粤禾丝苗中稻-再生稻产量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张巫军,段秀建,余泓洁,杭晓宁,姚雄,唐永群,刘强明,文明,李经勇. 2021

[16]缓控释肥组配对长江上游早熟杂交籼稻再生稻产量和物质积累的影响. 张巫军,段秀建,杭晓宁,唐明瑜,姚雄,唐永群,刘强明,文明,肖人鹏,张现伟,李经勇. 2021

[17]退耕地立体种植模式——枣粮间作. 任丽华,郑国相,李晓阳,姜宗辉. 2004

[18]吉林省旱田作物丰歉定位测报研究数据管理系统. 吴桂荣,万发仁,王国琴. 1997

[19]玉米SSR-DNA指纹库构建方案在高粱中的通用性. 周青利,王蕊,张春宵,周海涛,易红梅,王凤华,李晓辉,田红丽,葛建镕,席章营,王凤格. 2017

[20]莠去津在吉林省的应用和残留现状调查. 赵滨,卢宗志.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