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湿交替下生物炭添加对灰漠土CO2排放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语馨

作者: 张语馨;孙涛;马雯琪;赵一;李典鹏;孙约兵;贾宏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灰漠土;干湿交替;棉花秸秆生物炭;葡萄藤生物炭;CO2排放特征

期刊名称: 环境科学学报

ISSN: 0253-2468

年卷期: 2023 年 43 卷 004 期

页码: 478-48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究干湿交替条件下,农田土壤CO2排放对生物炭添加的响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室外土柱模拟试验,在灰漠土中添加不同粒径棉花秸秆生物炭(<0.25 mm,Ml;0.25~1 mm,M2;1~5 mm,M3;>5 mm,M4)和葡萄藤生物炭(<0.25 mm,Pl;0.25~1 mm,P2;1~5 mm,P3;>5 mm,P4),研究干湿交替下生物炭的类型、粒径对土壤CO2排放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炭改变了土壤CO2排放速率,土壤CO2累积排放量随棉花秸秆生物炭粒径的增加而降低,不同生物炭类型对土壤CO2排放速率的影响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在湿润阶段,棉花秸秆生物炭处理土壤CO2累积排放量为20.67~28.26g·m-2·d-1,与其相比,同一粒径下葡萄藤生物炭处理土壤CO2累积排放量显著降低,降低了 13.18%~28.83%;在干旱阶段,与对照处理相比,葡萄藤生物炭处理下土壤CO2累积排放量显著降低了30.62%~45.09%(P3除外).土壤呼吸温度敏感系数(Q10)随葡萄藤生物炭粒径的增大而降低,最大降低了 17.35%,而棉花秸秆生物炭处理下Q10则提高了0.46%~6.39%(M4除外).指数拟合结果表明,土壤温度、湿度可分别解释土壤CO2排放速率变化的39%~55%和4%~81%.单变量方差分析表明,干湿交替、生物炭类型以及生物炭粒径均是影响土壤CO2排放的因素.

分类号: S15%X171

  • 相关文献

[1]生物炭对干旱区绿洲农田土壤呼吸的影响. 闫翠侠,杨国亮,李典鹏,孙约兵,韩东亮,徐晓龙,朱新萍,贾宏涛. 2018

[2]干湿交替诱导水稻根表铁膜形成的基因表达谱分析. 傅友强,于晓莉,杨旭健,沈宏. 2017

[3]保护性耕作对旱作农田干湿交替过程中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 丁新宇,王自奎,杨轩,杜珊珊,沈禹颖. 2017

[4]水位波动和氮浓度变化对氮转化功能基因丰度的影响. 崔荣阳,刘刚才,胡万里,付斌,陈安强. 2022

[5]干湿交替次数对土壤干密度和饱和导水率的影响. 孙召军,李金山,贾艳辉,李浩. 2022

[6]干湿交替灌溉模式在湖南稻区适用性及其甲烷减排潜力评估. 张志伟,秦晓波,樊建凌,魏显虎,万运帆,王金明,廖育林,鲁艳红. 2022

[7]改良剂对冷浸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张志毅,汤文娟,熊又升,徐祥玉,袁家富,王娟,黄丽. 2015

[8]干湿交替条件下土壤有机碳转化及影响机制研究进展. 王健波,张燕卿,严昌荣,刘恩科. 2013

[9]稻田干湿交替对水稻氮素利用率的影响与调控研究进展. 钟楚,曹小闯,朱练峰,张均华,禹盛苗,金千瑜. 2016

[10]干湿交替和外源氮对农田土壤CO_2和N_2O释放的影响. 张传更,高阳,王广帅,李双. 2018

[11]干湿交替处理对土壤抗冲性的影响试验研究. 马璠,王健,张鹏辉,蔡进军,董立国,王月玲. 2014

[12]不同灌溉和施肥模式对稻田磷形态转化和有效性的影响. 田仓,虞轶俊,吴龙龙,张露,黄晶,朱练峰,张均华,朱春权,孔亚丽,武美燕,曹小闯,金千瑜. 2021

[13]适度干湿交替促进水稻根表红棕色铁膜形成的根层诱导机制. 傅友强,沈宏,杨旭健. 2017

[14]花期干湿交替对玉米干物质积累与再分配的影响. 杨勤,杨文钰,高强,何文铸,柯国华. 2006

[15]干湿交替下干热河谷冲沟不同土层的抗侵蚀性研究. 张素,熊东红,张宝军,杨丹,校亮,方海东. 2016

[16]宁夏引黄灌区干湿交替过程中土壤Eh的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 王明,张晴雯,杨正礼,张爱平,谢晓军,惠锦卓. 2014

[17]宁夏引黄灌区干湿交替过程中土壤pH 的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 王明,张晴雯,杨正礼,张爱平,谢晓军,惠锦卓. 2014

[18]宁夏引黄灌区干湿交替过程中土壤pH的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 王明,张晴雯,杨正礼,张爱平,谢晓军,惠锦卓. 2014

[19]干湿交替灌溉改善稻田根际氧环境进而促进氮素转化和水稻氮素吸收. 曹小闯,刘晓霞,马超,田仓,朱练峰,吴龙龙,张均华,金千瑜,朱春权,孔亚丽,虞轶俊. 2022

[20]干湿交替灌溉对富硒土壤硒形态及水稻硒积累的影响. 张青,王煌平,孔庆波,栗方亮,安梦鱼,罗涛.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