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性别柞蚕全茧量性状的遗传差异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徐亮

作者: 徐亮;吴艳;孟宪民;戚俐;宿桂梅;焦阳;钟亮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柞蚕;全茧量;性别差异;遗传特点;加性-显性-母体遗传模型

期刊名称: 蚕业科学

ISSN: 0257-4799

年卷期: 2015 年 04 期

页码: 629-63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研究全茧量性状在不同性别柞蚕间的遗传差异,对于柞蚕品种的高产性状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利用数量性状加性-显性-母体遗传模型,对5个柞蚕品种及其20个正、反交组合不同性别个体的全茧量性状遗传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雌性柞蚕的全茧量性状遗传除受加性和显性效应的影响外,还受母体效应的影响,其中加性效应占总遗传方差的比率较大;在雄性柞蚕的全茧量性状遗传效应中,加性效应所占的比率最大,显性效应所占的比率较小,母体效应则不显著。雌性柞蚕的全茧量性状遗传力h2N=66.67%,雄性柞蚕的全茧量遗传力h2N=78.38%,高于雌性柞蚕。由于雌性、雄性柞蚕的全茧量性状遗传的加性效应在总遗传方差中均占有较大比率,因此全茧量性状选择适于在早期世代进行,且对雄性个体具有更好的选择效果,但全茧量性状遗传存在负向显性效应。

分类号: S886

  • 相关文献

[1]柞蚕全茧量雌雄开差率的主-微位点组遗传分析. 徐亮,吴艳,戚俐,孟宪民,宿桂梅,焦阳,车明秋. 2014

[2]柞蚕全茧量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徐亮,孟宪民,戚俐,刘凤云,刘佩锋,姜德富. 2008

[3]柞蚕部分现行二化性品种的饲料转化效率分析. 李青峰,朱有敏,仝振祥,闻雅男,赵贺. 2016

[4]柞蚕茧质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 徐亮,吴艳,刘凤云,孟宪民,戚俐,焦阳,宿桂梅,车明秋. 2011

[5]基于ADM模型的油用向日葵籽实含油率动态发育遗传研究. 包海柱,高聚林,马庆,胡树平. 2013

[6]油菜(Brassica napus L.)矮化研究进展. 罗京,李盼,张瑞茂,李超. 2021

[7]优异地方品种‘库尔勒香梨’在育种上的应用. 王苏珂,李秀根,郭献平,郑洁,王龙,薛华柏,苏艳丽,杨健. 2018

[8]籼稻稻米品质性状遗传特点新解析. 李晓方,肖昕,刘彦卓,刘志霞,卢东柏,毛兴学,杨俊,方正武,李志新. 2009

[9]家蚕全茧量遗传规律分析. 任晓晓,孙运朋,罗朝斌,杨万军. 2020

[10]家蚕平衡致死系S-14的性连锁致死基因对生命力和全茧量的影响研究. 何克荣,祝新荣,夏建国,叶爱红. 1998

[11]苏红*明草和云夏3*云夏4饲料效率调查试验初报. 李继娅,范永慧,李红,寸福香,陈海佺,李国灿,刘敏. 2024

[12]广增素叶面肥在桑树应用效果<初报>. 余轼伍,任德珠,龙镜池,阳朝斌. 1993

[13]利用EPG技术分析西花蓟马在4种寄主植物上的取食行为. 张玉秀,张治军,吕要斌. 2014

[14]抗MRSA药物性别差异性药品不良反应信号的检测和分析. 唐学文,贾运涛,田晓江,季欢欢,董志. 2018

[15]互联网、生活时间配置与农村青少年身体健康. 宁可,朱哲毅,徐志刚. 2019

[16]三唑磷对翡翠贻贝神经毒性与氧化损伤效应的性别差异研究. 张林宝,陈海刚,田斐,孙伟,张喆,蔡文贵. 2020

[17]闽江水系成体野生河蟹体质量分布和性腺发育研究. 徐建峰,王世会,陈立武,吴旭干. 2020

[18]不同性别子代教育对农村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基于中介效应和干预效应的差异分析. 崔鑫妍,王琳,于爱华,刘华. 2022

[19]昆虫触角叶的结构. 翟卿,王桂荣. 2015

[20]光谱和性别对几种金龟子趋光行为的影响. 鞠倩,曲明静,陈金凤,赵志强,牛虎力,周强,禹山林.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