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E转座子在不同甘蓝型油菜品种中的多态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安素妨

作者: 安素妨;李保全;鲁丹丹;李高原;侯锦娜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微型反向重复转座因子(MITE);甘蓝型油菜;遗传多样性

期刊名称: 西北植物学报

ISSN: 1000-4025

年卷期: 2019 年 008 期

页码: 1389-139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微型反向重复转座因子(MITE)在真核生物基因组中普遍存在,其活动能够在物种内形成丰富的多态性,在基因组进化和基因调控中均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利用286对不同MITE家族侧翼序列筛选的特异引物,对101个中国油菜、27个加拿大油菜和29个合成油菜品系(共157个品系)的基因组DNA进行多态性研究,以明确MITE家族的插入/缺失多态性以及在不同油菜品种之间插入的遗传多样性,进而探讨他们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显示:(1)286对引物中筛选出60对条带清晰重复性高的多态性引物,多态性比例21.0%;其中Stowaway-like家族和Tourist-like家族特异引物的多态性比例分别为24.6%和20.0%.(2)PCR扩增结果显示,60对多态性引物对中国、加拿大、合成油菜品系的基因组DNA分别扩增出4 029、1 044、1 087条清晰可辨的条带.(3)UPGMA聚类显示,中国油菜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59~0.95,加拿大油菜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73~0.95;合成油菜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值在0.64~0.93.研究表明,MITE在基因组中大量随机插入,形成种内丰富的多态性,利用MITE家族引物检测不同地区的油菜种质资源的多态性,可为油菜的育种找到许多尚未被开发的遗传变异.

分类号: S565.4

  • 相关文献

[1]甘蓝型黄籽油菜种皮色素分析研究. 罗体英,唐容. 2010

[2]利用SSR对甘蓝型黄籽油菜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唐容,王通强,黄泽素,代文东. 2009

[3]利用AFLP标记技术评价甘蓝型油菜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英文). 李丽,黄先群,Wanapu Chokchai,雷尊国,黄团,李其义,彭义,黄贵民,董颍苹. 2011

[4]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种质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李德文,王瑞,魏忠芬,李加纳,王军,李大雄,张太平. 2013

[5]甘蓝型油菜2009-2010年候选品种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 许鲲,谷铁城,刘凤兰,李浩,陈碧云,高桂珍,伍晓明. 2012

[6]甘蓝型油菜SSR核心引物研究. 李海渤,杨军,吕泽文,易斌,文静,傅廷栋,涂金星,马朝芝,沈金雄. 2010

[7]甘蓝型油菜一个代表性核心种质的遴选. 任丽平,倪西源,黄吉祥,雷伟侠,曹明富. 2008

[8]SSR和SRAP标记揭示甘蓝型油菜遗传多样性的差异分析. 陈伦林,邹小云,李书宇,邹晓芬,张建模,宋来强. 2008

[9]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陈锋,张洁夫,戚存扣,浦惠明,陈松. 2012

[10]甘蓝型油菜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及其与农艺性状关联分析. 李浩杰,张雪花,蒲晓斌,蒋俊,柴靓,崔成,蒋梁材. 2013

[11]甘蓝型油菜核不育基因的RAPD标记. 蒋梁材,蒲晓斌,王瑞,张启行,蔡平钟. 2000

[12]分子标记技术在我国甘蓝型油菜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董云,庞进平,王毅,方彦. 2009

[13]不同生态类型甘蓝型油菜在青海生态条件下的杂种优势表现. 杜德志,聂平,徐亮,罗玉秀,姚艳梅,周红伟,张晓梅. 2010

[14]甘蓝型油菜核不育基因的PCR标记初报. 蒋梁材,蒲晓斌,王瑞,张启行,蔡平钟. 2000

[15]甘蓝型油菜自交系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陈卫江,李莓,王建喜,范连益,曲亮,惠荣奎. 2012

[16]高含油量甘蓝型油菜遗传多样性分析. 陈玉峰,李云昌,梅德圣,李英德,徐育松,胡琼. 2009

[17]新型特早熟春性甘蓝型油菜的遗传多样性及其杂种优势. 杜德志,姚艳梅,胡琼,徐亮. 2009

[18]利用SRAP标记划分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群. 邹小云,宋来强,陈伦林,李书宇,邹晓芬,张建模. 2011

[19]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材料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何俊平,张书芬,王建平,文雁成,曹金华,蔡东芳,赵磊,朱家成. 2015

[20]甘蓝型油菜EST分子标记技术体系的建立. 杨畅,郑普英,张学昆,邹崇顺,程勇,李桂英.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