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主要油用牡丹光合特性及其微环境影响因子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衷华

作者: 张衷华;唐中华;杨逢建;王化;张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凤丹;紫斑牡丹;光合特性;微环境

期刊名称: 植物研究

ISSN: 1673-5102

年卷期: 2014 年 34 卷 06 期

页码: 770-77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研究凤丹(Paeonia ostii)和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i)的光合特性及其微环境限制因素对于油用牡丹的栽培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别选取凤丹和紫斑牡丹的原始集中产区安徽铜陵和甘肃兰州,对其光合特性及其微环境因子进行测定,分析其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结果表明:在安徽铜陵凤凰山高温干旱期,叶片温度是其光合作用的最主要限制因素,叶片温度达到31℃时,叶片呼吸速率受到抑制;温度达到32℃时,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被逆转,温度达到33℃,出现生理性损伤。在甘肃兰州,空气相对湿度影响是紫斑牡丹光合作用特性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其决定光饱和点发育、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适当遮荫的林缘生境和林窗生境是凤丹和紫斑牡丹生长的最适宜环境。

分类号: S565.9

  • 相关文献

[1]贵州油用牡丹"凤丹"的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付文苑,马超,杨丽娟. 2020

[2]土壤含水量对凤丹幼苗根颈加粗和生理特性影响. 张琪,张秀新,徐迎春,张盈,赵玉昆. 2008

[3]薄壳山核桃林下套种凤丹栽培技术要点. 潘明华,吴炜,王艳,李雪莹,卢碧芸,高越. 2020

[4]凤丹的生态习性及高效繁殖栽培技术. 李卫文,程文军,赵伟,王爱听,董玲,张雨雷. 2017

[5]油用紫斑牡丹栽培技术. 孔芬,贺欢,汤玲,王卫成. 2017

[6]紫斑牡丹引种洛阳观赏适应性综合评价. 王二强,王晓晖,冀含乐,王茜赟,符真珠,卢林,王占营. 2021

[7]紫斑牡丹在北京的引种与应用. 陈琰芳,陈富飞. 2001

[8]高原地区紫斑牡丹的引种栽培技术. 王兴腾,李元会,张珊珊,赵凡,李媛蓉. 2021

[9]榆中半干旱地区紫斑牡丹繁育技术. 贺欢,杨馥霞,汤玲,王卫成,唐小刚. 2023

[10]白藜芦醇在几种植物中各部位的分布. 王崑仑,赵修华,祖元刚,李家磊. 2015

[11]不同热环境下国槐盆栽苗木蒸腾耗水规律. 李广德,贾黎明,孔俊杰,李效文. 2010

[12]水稻与慈姑间作栽培对水稻病虫害和产量的影响. 梁开明,章家恩,杨滔,罗明珠,傅玲. 2014

[13]果树设施栽培对微环境的要求及无公害生产技术. 周洪富,周晏起. 2012

[14]生根阶段组培微环境对草莓组培苗生长及光合的影响. 孙晓梅,陈杰,张永鑫. 2008

[15]植物工厂生菜根际通风对冠层和根际环境影响. 李琨,邹志荣. 2019

[16]论农药的宏观毒理学. . 2004

[17]不同优化平衡施肥措施对冬小麦田间群体微环境的影响. 聂胜委,张巧萍,张玉亭,宝德俊. 2018

[18]套袋微环境特征及其对早熟梨果实品质的影响. 李刚波,樊继德,赵林,张婷,张梅,常有宏,蔺经,杨峰. 2018

[19]避雨栽培对梨树开花及成花基因表达的影响. 韩金龙,童晓利,曹荣祥,蒋立奔,阚家亮,李慧. 2019

[20]套袋对厚皮甜瓜微环境和外观品质的影响. 王艳艳,焦自高,于贤昌,王崇启,董玉梅,肖守华.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