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甘蓝型油菜与天然甘蓝型油菜的杂种优势与杂种不育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卢长明

作者: 卢长明;肖玲;武玉花;吴刚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杂种不育;减数分裂中期;多价体;单价体;二价体;双列杂交;田间试验;花粉育性;粒数;单株产量

期刊名称: 第十二届国际油菜大会论文集

ISSN:

年卷期: 2007 年

页码: 1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本研究采取6个人工甘蓝型油菜品系与8个天然甘蓝型油菜品系进行部分双列杂交获得48个组合的F1杂种(NR杂种)。将48个杂种与其亲本品系一起进行田间试验,按照随机区组设计,重复三次,考察杂种和亲本的农业性状表现。结果表明,人工甘蓝型油菜的每荚粒数(平均7.8粒/荚)显著少于天然甘蓝型油菜(平均每荚14.5粒),单株产量(平均7.3g)也只有天然甘蓝型油菜(12.4g)的58.8%左右。与天然油菜亲本相比,NR杂种的株高、分枝长度、荚果数显著增大,每荚粒数减少。在小区产量上,75%的杂交组合表现了超高亲优势,超高亲优势率平均为19.1%,94%的组合表现了超中亲优势,超中亲优势率平均为52.5%。...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利用白芥(SinapisalbaL.)与甘蓝(BrassicaOleracea)属间杂种创建甘蓝-白芥单体异附加系. 方小平,魏文辉,李均,王转,罗莉霞,李俊. 2006

[2]2C杀配子染色体对减数分裂的作用及分析. 赵丽娟,赵丽伟,于金海,李集临. 2007

[3]两份不同来源簇毛麦染色体6VS的差异性研究. 王美蛟,林志珊,陈孝,辛志勇. 2009

[4]水稻杂种不育的遗传学研究. 万建民,江玲,赵志刚,陈亮明,周世荣,汪勇. 2011

[5]我国植物突变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何策熙,计林贞,赵世荣. 1991

[6]小麦-冰草附加系Ⅱ-21-2的细胞遗传学与分子标记分析. 杨国辉,杨欣明,王睿辉,李立会,高爱农,刘伟华. 2010

[7]人参细胞染色体组型及GiemsaC—带带型分析. 李方元,孙先,宫喜臣. 1985

[8]水稻籼粳杂种雌性不育的细胞学初步观察(简报). 刘永胜,周开达,阴国大,罗文质. 1993

[9]犏牛及其亲本(牦牛;黄牛)体细胞染色体研究. 李孔亮,芦鸣计,刘汉英,许玉德. 1984

[10]水稻广亲和恢复系选育技术的研究. 王建军,石守筠,张宏德,王顺其. 1993

[11]植物远缘杂交受精后生殖障碍及其克服方法. 邓衍明,叶晓青. 2013

[12]不同密肥条件下通粳981产量构成因子分析. 周根友,杨红燕,夏华,陈启康. 2017

[13]旱地小麦新品种介绍. 张宾,王法宏. 2016

[14]不同密肥条件下通粳981产量构成因子分析(英文). 周根友,杨红燕,夏华,陈启康. 2017

[15]机插晚稻生理生态特性的研究. 沈伟其,陈建荣,叶培根. 1991

[16]杂交晚粳稻通优粳1号产量及构成因子分析. 周根友,汪波,柯裴蓓. 2020

[17]硼肥在甜瓜制种中的应用初报. 徐志红,徐永阳,张建,孔维虎. 2009

[18]“泰宝”中的钛和氯化铵效应试验. 朱永懿,陈景坚. 1992

[19]小麦光合器官对不同穗位和粒位粒重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李豪圣,程敦公,王灿国,刘爱峰,郭军,曹新有,刘成,宋健民,刘建军. 2018

[20]利用柱头涂抹法进行西瓜外源DNA导入的研究. 马双武,王吉明,尚建立,包文风,韦小敏.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