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不同覆盖方式对春小麦土壤酸解有机氮含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锦

作者: 杨锦;胡南南;肖歆玥;王小燕;王凤仁;郑浩飞;路建龙;逄蕾;谭雪莲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秸秆带状覆盖;地膜覆盖;土壤酸解有机氮

期刊名称: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3-4315

年卷期: 2024 年 59 卷 005 期

页码: 46-54,6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探讨西北半干旱雨养区不同覆盖方式对春小麦土壤酸解有机氮含量及分布的影响。【方法】设玉米秸秆整秆带状覆盖(TSM)、地膜覆盖(TPM)与露地平作(CK)3个处理。测定分析了2019年收获期和2020年春小麦开花期和成熟期的秸秆带状覆盖(TSM)、秸秆种植带(TSM-d)、秸秆覆盖带(TSM-u)、地膜下(TPM)和露地(CK) 0~120 cm土层的酸解全氮、酸解氨态氮、酸解氨基酸态氮、酸解氨基糖态氮和酸解未知氮含量的变化。【结果】土壤中酸解全氮、酸解氨态氮和酸解氨基酸态氮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在2019年成熟期、2020年开花期和2020年成熟期0~20 cm土层,TSM处理酸解全氮含量较CK显著提高19.40%、7.26%和14.77%(P<0.05);3个时期0~20 cm土层TSM处理较CK酸解氨态氮和酸解氨基酸态氮含量提高了17.95%和18.07%;与TPM相比,TSM处理降低了0~20 cm土壤酸解氨态氮、酸解氨基酸态氮占酸解全氮的比例。土壤中各酸解有机氮占酸解全氮的比例大小顺序为:酸解氨基酸态氮>酸解氨态氮>酸解未知氮>酸解氨基糖态氮。【结论】地膜覆盖降低了0~20 cm土壤酸解有机氮含量,而秸秆带状覆盖能够有效提高0~20 cm土壤酸解有机氮含量,秸秆带状覆盖有利于土壤氮素的积累,改善土壤供氮能力也是更有效的。

分类号: S512.12

  • 相关文献

[1]秸秆带状覆盖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及土壤水热利用的调控效应. 杨长刚,柴守玺. 2018

[2]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双季稻田土壤酸解有机氮组分的影响. 石丽红,唐海明,孙耿,孙梅,龙泽东,文丽,程凯凯,罗尊长. 2022

[3]通辽地区玉米不同覆膜方式技术效果分析. 李金琴,王宇飞,侯旭光,陈杰辉,薛永杰,李雪峰,胡航. 2015

[4]新疆棉花生产膜下滴灌技术应用研究. 徐敏,韩晓军,王子胜. 2005

[5]十大技术之四 西瓜甜瓜肥水高效管理关键技术. 马忠明,薛亮,杜少平. 2013

[6]不同栽培方式对马铃薯田间土壤温湿度及产量的影响. 范士杰,王蒂,张俊莲,白江平,刘文贤,马智黠,彭慧元. 2011

[7]灌溉条件下覆膜对冬小麦根系分布及抗倒性状的影响. 蔡永强,牛新胜,焦小强,程亮,刘全清,申建波,张宏彦. 2014

[8]冬种高产优质包心芥菜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 2007

[9]烤烟地膜覆盖栽培不同揭膜时间对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商洁,喻会平. 2003

[10]西北沿黄灌区地膜覆盖和套作对土壤水热特征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谭雪莲,郭天文,刘高远. 2015

[11]贵州低热地区果菜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总结. 李桂莲,李小平,王尔学. 1989

[12]木薯地膜覆盖栽培试验及效益分析. 黎青,欧珍贵. 2013

[13]穴播地膜小麦示范推广中心注意的问题. 李宗谦. 1997

[14]秋植包心芥菜塑盘育苗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 . 2009

[15]‘烟紫337’紫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刘亚柏,刘伟忠,陈宏州,马媛媛,赵亚夫. 2011

[16]高海拔旱作农业区地膜种植蚕豆增产效应分析. 郭兴莲,刘玉皎. 2014

[17]辽西地膜花生栽培技术研究. 董俊,邓林军,靖凯,于希臣,杨志会,叶云雪,冷海霞. 2010

[18]旱地谷子休闲期地膜覆盖垄作效应研究. 赵荣华,黄明镜,李萍. 1998

[19]覆膜穴播旱地冬小麦一次性应急补水增产技术及机理研究. 齐宏立,聂安全,赵海祯,籍增顺,赵俊侠. 2001

[20]不同覆膜方式对棉铃对位叶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冯营,胡新燕,孙亚伟,赵明明,张文静,李卫华.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