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氮量下潮土中小麦秸秆腐解特性及其养分释放和结构变化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曾莉
作者: 曾莉;张鑫;张水清;王秀斌;梁国庆;周卫;艾超;张跃强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秸秆;潮土;腐解;养分释放;有机组分;扫描电镜;核磁共振
期刊名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ISSN: 1008-505X
年卷期: 2020 年 26 卷 009 期
页码: 1565-157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秸秆腐解与元素转化涉及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提高土壤氮素水平是加速秸秆腐解和养分释放的关键措施.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潮土中小麦秸秆腐解特性、养分释放特征及其结构组分变化规律,深入了解秸秆腐解过程与机制,为完善作物秸秆还田技术、实现秸秆资源的高效利用及农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本试验点位于河南省原阳县,土壤类型为潮土,种植制度为小麦-玉米轮作,以小麦秸秆为研究对象,设置0(SN0)、180(SN1)和240(SN2)kg/hm23个氮肥用量,进行187天的秸秆包填埋试验,利用超高分辨场发射扫描电镜(SEM)、固态核磁共振(13C-NMR)等方法研究小麦秸秆腐解过程中的养分释放和结构组分动态变化规律.[结果]1)小麦秸秆腐解呈现前期快后期慢的特征,前两周为快速腐解期,该阶段秸秆平均腐解率为46%,整个玉米季(100天)秸秆平均腐解率为71%;高氮营养环境对前两周的秸秆腐解率无显著影响;从第二周开始,施用氮肥处理加速了秸秆腐解,SN1和SN2处理秸秆腐解率平均高于SN0处理6个百分点,但SN1和SN2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秸秆碳释放率与秸秆腐解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腐解187天后,秸秆氮磷钾养分最终释放率大小顺序为钾(96%~97%)>氮(52%~86%)>磷(29%~45%),其中钾在前两周基本完全释放,而氮、磷释放率在后期有负增长现象.3)纤维素、半纤维素腐解率与秸秆腐解规律基本一致,均表现出前期快后期慢的特点,而木质素则在中后期腐解较快;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最终腐解率分别为78%~87%、86%~91% 和66%~73%(187天后).4)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小麦秸秆结构逐渐遭到破坏,表面变得粗糙,断层增多,空洞增大,纤维束变得松散,形成近似网状结构;高氮处理下小麦秸秆表观结构受破坏程度大于不施氮处理.5)核磁共振结果显示,不同有机碳官能团信号强度分布表现为:烷氧碳(47.02%~60.13%)>烷基碳(11.41%~17.38%)>双烷氧碳(10.79%~13.31%)>甲氧基碳/烷氮碳(7.53%~12.02%)>芳基碳(2.70%~7.18%)>羧基碳(1.07%~2.60%)>酚基碳(0.75%~2.02%);腐解过程中烷基碳、甲氧基碳/烷氮碳、酚基碳和羧基碳相对含量显著增加,而烷氧碳相对含量显著降低.6)相关分析表明,秸秆残余物所有有机碳官能团均与腐解率、碳释放率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有机碳官能团中只有烷氧碳、甲氧基碳/烷氮碳与氮释放率有显著相关性;烷氧碳、双烷氧碳与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腐解率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羧基碳和甲氧基碳/烷氮碳均与木质素腐解率呈现极高的正相关性.[结论]施用氮肥能够促进小麦秸秆腐解和碳释放,其效果在秸秆还田两周后才能显现出来;在腐解过程中,秸秆残余物中代表易分解碳水化合物的烷氧碳相对含量随腐解时间延长而不断降低,且占比均高于其它碳官能团,对指示秸秆腐解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固态核磁共振技术更有利于监测秸秆腐解过程中不同有机碳官能团结构变化,从而更深刻地认识秸秆腐解机制.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不同腐解剂对麦秸秆腐解的初步研究. 吴琴燕,陈宏州,杨敬辉,朱桂梅,潘以楼. 2010
[2]田间条件下小麦和玉米秸秆腐解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变化——BIOLOG分析. 王晓玥,蒋瑀霁,隋跃宇,孙波. 2012
[3]不同水稻栽培模式和秸秆还田方式下的油菜、小麦秸秆腐解特征. 武际,郭熙盛,王允青,许征宇,鲁剑巍. 2011
[4]小麦秸秆高效腐解菌复合系WSS-1的选育及其菌群分析. 李文学,李力,李俊,沈德龙,姜昕. 2010
[5]苜蓿和草木樨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的研究`. 宿庆瑞,曹卫东,迟凤琴,于凤芝,王晓军,张久明,匡恩俊,张媛媛. 2010
[6]橘园绿肥覆盖还田下的腐解及养分释放动态特征. 唐红琴,李忠义,韦彩会,董文斌,曾成城,苏利荣,蒙炎成,何铁光,莫永诚,黄东. 2022
[7]5种绿肥在柑橘地的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 唐红琴,何铁光,董文斌,韦彩会,曾成城,蒙炎成,李忠义. 2021
[8]小龙虾扰动下水稻秸秆腐解及养分释放和表面结构变化特征. 彭成林,徐大兵,周勇,佀国涵,赵书军,刘威,周剑雄. 2024
[9]氮素形态对油菜秸秆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的影响. 李晓韦,韩上,雷之萌,武际,石祖梁,孙志祥,李敏,王慧,唐杉,程文龙,朱林. 2019
[10]麦秆、油菜秆还田腐解速率及养分释放规律研究. 孙锡发,冯文强,秦鱼生,王昌全,涂仕华. 2009
[11]油菜秸秆、紫云英绿肥及其不同比例配施还田的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研究. 宋莉,韩上,鲁剑巍,吴礼树,曹卫东,耿明建. 2015
[12]腐解菌剂对红壤橘园圆叶决明腐解及养分释放动态的影响. 董春华,周旋,孙继民,罗志勇,谢宜,胡柯鑫. 2022
[13]拉萨河谷农区豆科绿肥腐解及碳氮养分释放动态特征. 边巴卓玛,宋国英. 2022
[14]不同碳氮比下秸秆腐解与养分释放的动力学特征. 李然,徐明岗,孙楠,王晋峰,王斐,李建华. 2023
[15]不同还田方式下稻草的腐解速率及养分释放规律. 涂仕华,王昌全,冯文强,孙锡发,秦鱼生. 2006
[16]不同还田方式下芒果修剪枝叶腐解以及养分释放特征. 陈开骥,周柳强,彭嘉宇,雷秋良,沈小微,刘昔辉,唐新莲,区惠平. 2024
[17]不同粉碎程度对绿肥籽粒苋腐解过程中氮、钾释放与转化的影响. 吴凯,刘继坤,王晓萌,王钢,张超,闫慧峰. 2019
[18]糙皮侧耳降解玉米秸秆过程的光谱学研究. 陈颖,孟繁瑞,范寰. 2014
[19]沙蒿生物质炭在沙土中的降解特征. 侯建伟,索全义,段玉,赵沛义,张君,景宇鹏. 2017
[20]不同炭化条件制备油茶果壳生物质炭的理化性质比较研究. 侯建伟,邢存芳,杨莉琳,杨枣童,罗应.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鲜食玉米收获机秸秆粉碎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作者:张鑫;赵伟;叶彤;兰海涛;聂美玲;常建国;刘兴博;杨金砖;李志博
关键词:鲜食玉米;收获机;秸秆粉碎装置;离散元;秸秆含水率
-
西北春麦区试品种稳定性及适应性综合评价
作者:王春生;赵准;夏建强;时佳;高新;王重;张跃强
关键词:AMMI模型;GGE双标图;春小麦;稳定性;适应性
-
鲜食玉米收获机果穗箱盖设计
作者:赵伟;张鑫;叶彤;兰海涛;聂美玲;常建国;刘兴博;杨金砖;李志博
关键词:鲜食玉米;果穗箱盖;变形能;四杆机构;损伤
-
鲜食玉米收获机果穗箱减损导流装置设计与试验
作者:张鑫;赵伟;聂美玲;李志博;刘兴博;兰海涛;常建国;杨金砖;叶彤
关键词:鲜食玉米;收获机;果穗箱;减损导流装置
-
马铃薯的最佳肥料管理措施-"4Rs"养分策略
作者:李书田;王秀斌
关键词:马铃薯;最佳肥料管理;4Rs养分管理
-
不同施肥模式对大豆生长季土壤有效氮供给的影响
作者:丁世杰;黄绍敏;张水清;郭斗斗;宋晓;张珂珂;岳克;郭腾飞
关键词:施肥模式;有效氮;有机氮矿化酶;氨化作用强度;硝化潜势
-
黄淮海地区不同种植模式作物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及其差异
作者:陈坚;吴柳格;张鑫;邓艾兴;宋振伟;张卫建;郑成岩
关键词:产量;温室气体;种植模式;经济效益;碳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