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地方品种“开县罗汉麦”在远缘杂交中的遗传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登才
作者: 颜济;杨俊良;罗明诚;杨武云
作者机构: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1999 年 06 期
页码: 777-78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普通小麦(Triiticum aestivum L.)是由 A、B、D染色体组组成的六倍体物种.虽然这 3个染色体组间存在部分同源关系,但是减数分裂中期的染色体配对只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这是由于普通小麦存在Ph(即 Pairing homoeologous)配对调控系统.这个配对控制系统也同样抑制普通小麦与其外源属种的部分同源染色体间的配对,这也就阻碍了外源遗传物质向小麦染色体的转移工作.在这个控制系统中,位于小麦 SB染色体上的 Ph基因对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的抑制作用最强.以小麦品种“中国春”为材料,Sears在Phl位点上产生了一个突变体,被称之为phlb.这个突变体相对于Phl为隐性,它允许小麦及其与外源物种的杂种的部分同源染色体发生配对.同时,在3D染色体上还存在另外一个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的抑制者Ph2,它的作用强度约为Phl的一半.在PhZ位点,已产生了两个不同的隐性突变体ph2a和ph2b.此外,小麦的2,3,4,5,6部分同源群上的一些染色体对小麦与外源物种的杂种的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也有较弱的影响.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西南麦区骨干亲本川麦42重要基因组区段的确定及其对衍生品种的遗传贡献
作者:刘泽厚;万洪深;杨凡;王琴;唐豪;杨宁;杨武云;李俊
关键词:川麦42;骨干亲本;重要基因组区段;遗传贡献
-
人工合成小麦和地方品种穗发芽抗性育种利用效率
作者:刘泽厚;王琴;叶美金;万洪深;杨宁;杨漫宇;杨武云;李俊
关键词:小麦;人工合成小麦;地方品种;穗发芽;产量相关性状
-
利用人工合成小麦基因资源实现产量突破的育种实践
作者:杨武云
关键词:人工合成小麦;产量;小麦近缘属种
-
籽粒镉积累不同的小麦在不同镉环境下籽粒养分特性
作者:杨玉敏;万洪深;叶美金;胡文;肖春;杨凡;何娟;雷建容;杨晶;陈春秀;李俊;杨恩年;杨武云
关键词:Cd;大量元素;中微量元素;小麦;籽粒Cd积累
-
中国小麦抗条锈病基因育种利用现状与策略
作者:刘志勇;张怀志;白斌;李俊;黄林;徐智斌;陈永兴;刘旭;曹廷杰;李淼淼;陆平;吴秋红;董玲丽;韩玉林;殷贵鸿;胡卫国;王西成;赵虹;闫素红;杨兆生;畅志坚;王涛;杨武云;刘登才;李洪杰;杜久元
关键词:小麦;条锈菌;兴衰循环;持久抗性;基因聚合;种质创新
-
农业科技期刊发展现状、问题与路径探究——以《四川农业科技》为例
作者:黄颖;陈章;杨红;傅慧杰;林正雨;杨武云
关键词:《四川农业科技》;农业科技期刊;现状;挑战;问题;路径
-
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不同类型小麦穗发芽籽粒识别
作者:孙传亮;马攀;刘泽厚;郑建敏;梁万杰;曹静;王琴;李俊;杨武云;万洪深;张文宇
关键词:高光谱成像;小麦;穗发芽籽粒;光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