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SSAT模型的河南省冬小麦需水量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丹丹

作者: 陈丹丹;李国强;张杰;臧贺藏;胡峰;郑国清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河南省;冬小麦;DSSAT模型;需水量;时空分布

期刊名称: 河南农业科学

ISSN: 1004-3268

年卷期: 2017 年 46 卷 02 期

页码: 153-16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定量评估河南省不同生态地点冬小麦需水量变化特征,应用DSSAT模型模拟了充分灌溉、雨养不灌溉条件下河南省15个地点连续10 a(2003—2012年)冬小麦产量、田间蒸散量、作物蒸腾量、土壤蒸发量等,分析了灌溉增产以及水分生产率的分布规律,并计算河南省不同地点平均需水量和缺水量。结果表明:充分灌溉条件下,河南省15个生态地点10 a间冬小麦平均产量介于7 847~9 565 kg/hm~2,作物蒸腾量介于319~380 mm,土壤蒸发量介于96~166 mm,田间蒸散量介于445~539 mm,水分生产率介于1.67~1.98 kg/(hm~2·m~3);雨养不灌溉条件下,15个生态地点10 a间冬小麦平均产量介于1 927~6 260 kg/hm~2,作物蒸腾量介于66~244 mm,土壤蒸发量介于120~195 mm,田间蒸散量介于209~370 mm,水分生产率介于0.79~2.17 kg/(hm~2·m~3)。15个生态地点10 a间灌溉增产介于1 594~6 698 kg/hm~2,总体呈中北部较高南部较低。15个生态地点10 a间需水量介于395~452 mm,河南省中东部及南部需水量相对较低;缺水量介于76~282 mm,整体呈北高南低。研究结果可为河南省冬小麦水分定量化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分类号: S512.11

  • 相关文献

[1]河南省冬小麦需水量和缺水量的时空格局. 姬兴杰,成林,朱业玉,宋妮. 2014

[2]河南省冬小麦需水量的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 宋妮,孙景生,王景雷,陈智芳,刘祖贵. 2014

[3]邢台夏玉米需水量时空分布特征及气象影响因子. 贾秋兰,王小娟,赵玉兵,徐文斌,高祺,刘胜尧. 2019

[4]两种冬小麦气候适宜度评价模型的比较. 张建涛,李国强,陈丹丹,冯晓,郑国清. 2016

[5]洛阳孟津冬小麦生产潜力长周期定量模拟与评价. 姜志伟,武雪萍,华珞,蔡典雄,逄焕成,吴会军,姜涛,郑妍,李银坤. 2009

[6]基于DSSAT模型河北省冬小麦优化栽培管理方式模拟研究. 葛连兴,李迎春,彭正萍,贺勇,潘婕,韩雪,李鸿池. 2019

[7]长期不同施肥措施下潮土冬小麦农田基础地力演变分析. 贡付飞,查燕,武雪萍,黄绍敏,徐明岗,张会民,刘海龙,姜志伟,王小彬,蔡典雄. 2013

[8]河南省大风日数时空分布及其对沙尘天气的影响. 姬兴杰,朱业玉,顾万龙,张贵龙,苗冬. 2012

[9]河南省农作物最大光能利用率综合评估与时空特征分析. 孟琪,王来刚,秦奋,张喜旺,刘莎. 2018

[10]河南省夏玉米生育期有效降雨量和需水量时空分布特征. 张杰,张慧,陈丹丹,李国领,张建涛,臧贺藏,赵晴,胡峰,李国强,郑国清. 2020

[11]河南省夏玉米花期高温热害时空分布特征. 李志,路浩冉,杨官官,李鸿萍,王群,李潮海,周国涛,卢春光,张永恩. 2024

[12]河南省PM_(2.5)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植被覆盖度的关系. 杜彦彦,黄青. 2019

[13]河南省典型农区近地表大气氨时空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吕金岭,尤克,王小非,肖强,李文峰,马进,杨清,张金平,孔海江,常运华. 2025

[14]气候变暖对保定冬小麦的影响──以容城为例. 孙小诺,王蓉蓉,刘胜尧,魏丽欣,董泽亮,吴云龙. 2019

[15]1961-2010年四川盆地冬小麦需水量时空变化. 庞艳梅,陈超,潘学标. 2017

[16]区域作物需水量数字化栅格图研究. 孙景生,王景雷,刘祖贵,张寄阳,宋妮,李晓东,刘小飞. 2005

[17]不同地下水埋深对冬小麦需水量的影响. 刘战东,牛豪震,贾云茂. 2010

[18]基于GIS和PCA的冬小麦需水量影响因子分析. 王景雷,孙景生,宋妮,陈智芳. 2009

[19]鲁北地区秸杆覆盖对冬小麦需水量、作物系数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左余宝,逄焕成,李玉义,田昌玉,唐继伟. 2010

[20]河南省冬小麦各生育期水分亏缺的空间分布及降水量突变检验. 白芳芳,乔冬梅,庞颖,刘春成,陆红飞,赵宇龙,陈思颖,王和洲.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