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施用有机肥对西北半干旱区小麦田土壤团聚体分布及其有机碳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平良

作者: 张平良;刘晓伟;曾骏;郭天文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施肥;土壤团聚体;有机碳;有机碳储量

期刊名称: 中国土壤与肥料

ISSN: 1673-6257

年卷期: 2024 年 04 期

页码: 1-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国家土壤质量安定观测实验站黄绵土区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平台,研究长期施肥对半干旱区小麦田土壤团聚体分布及其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20 cm土层土壤团聚体含量随粒级减小总体呈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趋势,团聚体有机碳含量随粒级减小呈增加的变化趋势。长期化肥与有机肥配施(NPKM)和单施有机肥(OM)较单施化肥(NPK)处理显著增加了>0.25 mm团聚体含量和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提高了>1 mm粒级土壤团聚体对有机碳的贡献率。各粒级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及团聚体有机碳储量均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降低,>1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对长期施用有机肥的农田有机碳变化响应敏感。NPKM和OM较NPK处理显著增加了0~20 cm土层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及其储量,其中0~10 cm土层团聚体有机碳储量分别增加了34.1%和25.2%,10~20 cm土层分别增加了26.89%和17.95%,而长期NPK处理对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及其储量影响不明显。综上所述,在西北黄土丘陵半干旱区黄绵土条件下,长期施用有机肥(NPKM和OM处理)可显著提高耕层>0.25 mm团聚体含量及其稳定性,增加团聚体有机碳储量,土壤增碳培肥效果显著,而单施化肥对改善农田土壤团聚体结构及其固碳培肥效果不明显,需加强与有机肥配施从而实现土壤培肥。

分类号: S153.6`S512.1

  • 相关文献

[1]不同年限旱砂田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分布特征. 杜少平,马忠明,薛亮. 2017

[2]长期施肥对晋东南矿区复垦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李建华,李华,郜春花,张强,靳东升,卢晋晶. 2018

[3]长期施肥与覆膜对半干旱区马铃薯农田土壤团聚体分布及其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张平良,郭天文,刘晓伟,曾骏,董博. 2023

[4]耕作措施对双季稻田土壤碳及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张海林,孙国锋,汤文光,李永,陈阜. 2010

[5]水稻秸秆还田年限对稻麦轮作田土壤碳氮固存的影响. 崔思远,朱新开,张莀茜,曹光乔,陈新华,沈有柏. 2019

[6]再生水灌溉对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氮和磷的形态及分布的影响. 郑顺安,陈春,郑向群,李松. 2012

[7]亚热带地区不同种植年限果园土壤团聚体结构及有机碳、氮分布特征. 林诚,郑祥洲,郭宝玲,丁洪,解钰,张玉树. 2019

[8]耕作和秸秆还田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及其作物产量的影响. 王峻,薛永,潘剑君,郑宪清,秦秦,孙丽娟,宋科. 2018

[9]有机物料对稻田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俞巧钢,杨艳,邹平,叶静,张康宁,顾国平,马军伟,符建荣. 2017

[10]菌渣施用对柑橘园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和惰性有机碳的影响. 王义祥,王峰,叶菁,黄勤楼,翁伯琦,黄毅斌. 2016

[11]有机碳对土壤团聚体形成的影响研究进展. 周家昊,褚军杰,孙万春,邹平,俞巧钢,马军伟,杨军. 2023

[12]外源有机物料添加对东北重度苏打盐碱土团聚体及有机碳的影响. 顾鑫,任翠梅,杨丽,王丽娜,张宏宇. 2021

[13]长期施肥紫色水稻土团聚体稳定性及其固碳特征. 秦鱼生,陈庆瑞,陈琨,涂仕华. 2015

[14]旋耕转深松和秸秆还田增加农田土壤团聚体碳库. 田慎重,王瑜,张玉凤,边文范,董亮,罗加法,郭洪海. 2017

[15]生草栽培对果园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王义祥,翁伯琦,黄毅斌,王成己,叶菁. 2012

[16]丘陵山地茶园土壤团聚体及其碳含量分布特征研究. 王峰,王义祥,江福英,吴志丹,尤志明,张文锦,翁伯琦. 2012

[17]定位施用菌渣对稻田土壤团聚体中碳氮含量的影响. 栗方亮,张青,王煌平,王利民,王秋营,罗涛. 2017

[18]紫云英还田对水稻产量、土壤团聚性及其有机碳和全氮分布的影响. 刘春增,刘小粉,李本银,王守刚,丰大清,刘祥臣,曹卫东. 2012

[19]甘蔗种植对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分布特征的影响. 黄太庆,谭裕模,江泽普,邢颖,廖青,梁潘霞. 2019

[20]改良剂作用下滨海盐化潮土团聚体分布、稳定性及有机碳分布特征. 马征,王学君,董晓霞,刘苹,郑福丽,沈玉文.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