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小穗颖壳发育的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徐乾坤

作者: 徐乾坤;任德勇;李自壮;曾大力;郭龙彪;钱前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内外稃;护颖;副护颖;ABCDE模型

期刊名称: 中国水稻科学

ISSN: 1001-7216

年卷期: 2016 年 30 卷 01 期

页码: 99-10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水稻(Oryza sativa L.)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单子叶植物的模式植物。开花时间、花序和花器官的形态结构对其产量和品质均有重要影响。对花器官形态结构及发育机理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水稻产量并改良其品质。花器官的形成和发育是水稻从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重要过程,其发育模式和分子机理,一直是生物学研究的热点和焦点。水稻小穗的颖壳是禾本科特有的器官,主要包括内外稃、护颖和副护颖,关于其起源和形成的分子机制还知之甚少。近些年对颖壳的研究不断深入,不仅有助于深入认识水稻小穗或花器官的发育,而且能系统地了解水稻小穗或花器官发育的整个调控网络。本文主要介绍了水稻小穗颖壳发育的相关进展及植物花器官发育的ABCDE模型。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水稻鸟嘴状颖壳突变体bsg1的稻米品质特性研究. 叶胜海,周涯,陆艳婷,翟荣荣,金庆生,张小明. 2015

[2]水稻内外稃异常发育突变体blg1(beak like grain 1)的表型分析与精细定位. 沈雨民,陈明亮,熊焕金,熊文涛,吴小燕,肖叶青. 2023

[3]山东省高粱地方品种护颖的形态变异与演化. 李汝玉,谭振新,刘海军. 1996

[4]水稻与拟南芥中控制花器官发育MADS-box基因的比较研究进展. 田大刚,刘华清,苏军,张礼华,王锋. 2011

[5]晚粳新品种M1148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研究. 吴敬德,吴跃进,童继平,郑乐娅. 2001

[6]氮素穗肥与优质水稻栽培. 甘雨. 2014

[7]生物炭对水稻齐穗期叶绿素荧光参数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陈盈,张满利,刘宪平,代贵金,侯守贵. 2016

[8]利用极端材料定位水稻粒形性状数量基因位点. 张强,姚国新,胡广隆,汤波,陈超,李自超. 2011

[9]外源褪黑素处理对镉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 刘仕翔,黄益宗,罗泽娇,黄永春,保琼莉,王培培,袁彪,李文华. 2016

[10]水稻OsGPDH1的克隆与功能鉴定. 余霞,余舜武,李天菲,张余,陈守俊,陈晨,李佳,胡颂平. 2017

[11]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推广. 赵跃坤. 2013

[12]水稻叶片形态因子及其在F_1代的遗传. 吕川根,宗寿余,邹江石,姚克敏. 2005

[13]病原菌诱导转录的水稻Rim2家族转座酶编码亚组的结构与分布. 田平芳,王国栋,吴刚,李群,罗利军,李德葆,何祖华. 2003

[14]紫金糯的温光特性研究. 李林,沙国栋. 1988

[15]龙特甫A变异株类型及其影响原因. 郑德兴,顾根宝,王海洋. 1997

[16]一种同时适用于水稻种子叶片的简单快速DNA提取方法. 闫双勇,苏京平,王胜军,孙林静,马忠友,王春敏,李素敏,刘敏,刘学军. 2011

[17]“易丰收”液体复合肥在水稻上应用研究. 于广星,侯守贵,陈盈,代贵金,李海波,赵琦,付亮,马亮. 2012

[18]太湖地区水稻产量、根圈土壤矿质态氮及氮素径流损失对氮肥的响应. 乔俊,汤芳,朱励军,颜廷梅,赵冬,王如海,杨林章. 2015

[19]稻米蒸者营养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进展. 张小明,王仪春. 2002

[20]不同类型土壤对水稻产量及养分吸收特性的影响. 王秋菊,常本超,孙兵,高盼,刘峰,高中超.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