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粗缩病病情严重度分级标准及病情指数与产量损失率关系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路银贵

作者: 路银贵;曹永胜;田兰芝;邸垫平;苗洪芹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粗缩病;分级标准;病情指数;产量损失

期刊名称: 华北农学报

ISSN: 1000-7091

年卷期: 2006 年 21 卷 04 期

页码: 91-9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通过对农大108、郑单958和德玉18等3个玉米品种感染玉米粗缩病后株高与单株产量的测定,按病株相对健株株高的比值推导出了玉米粗缩病严重度分级标准,即病株相对健株株高的比依次为1,4/5,2/3,1/2,1/3,其对应病株的病级分别是0,1,2,3,4级;明确了0~4级玉米粗缩病病情严重度分级标准与产量损失的关系,即0,1,2,3,4级病株,产量损失率依次为0,25%,50%,75%和100%。利用该分级标准对10个生产品种的玉米粗缩病病情进行调查,构建了回归方程Y=-0.253+1.02X。利用16个生产品种对方程进行检验,检验准确率为:理论产量损失率与实际产量损失率没有显著差异。应用此方程,可预测玉米粗缩病导致的产量损失。

分类号: S435.13

  • 相关文献

[1]河北省主推玉米品种对粗缩病抗性鉴定及病情指标与产量损失率关系研究. 路银贵,邓风,苗洪芹,田兰芝,邸垫平,张增芬. 2007

[2]简便易行的玉米粗缩病严重度分级标准. 苗洪芹,田兰芝,路银贵,邸垫平,陈巽祯. 2005

[3]玉米粗缩病危害损失率与防治指标研究. 韩海亮,王桂跃,包斐,王华第. 2012

[4]黄瓜根结线虫病病情指数分级方法研究. 刘伟中,王宏宝,毛佳,赵桂东,王暄,李茹,付佑胜. 2014

[5]高抗梨黑星病新种质4-34和8-80的筛选. 张海娥,乐文全,刘金利,冉辛拓,魏建梅,吴雅琴. 2011

[6]苜蓿叶斑病产量损失预测研究. 曾亮,袁庆华,姚拓. 2009

[7]玉米感染弯孢菌叶斑病后叶片的光谱特征及产量损失. 文丽萍,石洁,王振营,何康来,白树雄. 2006

[8]玉米不同品种(品系)对粗缩病的抗性鉴定. 王桂跃,韩海亮,赵福成,王华第,孔晓民,叶建人. 2011

[9]南通地区玉米粗缩病突发成因与控防对策. 顾国华,徐莉,葛红,季桦,薛爱芳. 2007

[10]玉米GY220×1145组合RIL群体粗缩病抗性性状的遗传分析. 石明亮,陆虎华,薛林,徐辰武,黄小兰,胡加如,陈国清,程玉静,陈小晖,孙权星,彭长俊. 2012

[11]利用生态学手段预防玉米粗缩病的发生. 陈香华,赵桂东,熊战之,付佑胜,郭小山,刘伟中,周长勇,李茹,周华. 2009

[12]玉米品种抗粗缩病人工接种鉴定方法研究. 杜琳琳,吕建颖,曹晓燕,饶鸣帅,施文娟,兰莹,孙枫,程兆榜,孟庆长,袁建华,周益军,周彤. 2017

[13]玉米抗粗缩病种质资源鉴定与评价. 邸垫平,路银贵,张爱红,杨菲,田兰芝,苗洪芹. 2021

[14]玉米粗缩病诱导下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选择. 代资举,王艳,王新涛,杨青,张莹莹,李保全,王立平. 2019

[15]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探析. 史海萍,程宏,王建军,温日宇,杨俊伟,赵变平,焦建伟. 2020

[16]玉米粗缩病抗性相关miRNA的筛选. 吴斌,马立平,张眉,姜珊珊,郭霞,张思聪,王升吉. 2020

[17]调整玉米播期对浙江省玉米粗缩病的控制作用. 韩海亮,王桂跃,苏婷,王华弟. 2012

[18]抗、感玉米粗缩病材料对灰飞虱的趋性及生存力影响的研究. 路银贵,张利英,田兰芝,邸垫平,苗洪芹. 2009

[19]山东省玉米粗缩病流行强度不同地区药剂有效防治研究. 王升吉,赵玖华,杨向黎,辛相启,吴斌,尚佑芬,张眉,袁圆圆. 2014

[20]玉米粗缩病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王安乐,王娇娟,陈朝辉.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