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不同生态区优质双季晚稻产量、品质及温光资源利用差异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唐健

作者: 唐健;唐闯;郭保卫;张诚信;卫平洋;张洪程;陈恒;李雄;廖赟华;李秋保;余进;孙明珠;邵彩虹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优质双季晚稻;生态区;产量;品质;温光资源

期刊名称: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ISSN: 1671-4652

年卷期: 2019 年 06 期

页码: 8-1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以杂交籼稻、杂交粳稻、常规粳稻3种类型品种为材料,在江西北部都昌县、中部上高县和南部宁都县3个生态区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优质双季晚稻不同类型品种在不同生态区产量、品质和温光资源利用率的差异特征。结果表明:都昌、上高杂交粳稻产量均显著高于常规粳稻、杂交籼稻,而宁都杂交籼稻产量极显著高于杂交粳稻、常规粳稻。就同一类型品种而言,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的产量表现为都昌依次高于上高、宁都,杂交籼稻产量表现为都昌低于上高、宁都。对于同一类型品种,都昌和上高的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优于宁都,但其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略差于宁都。都昌、上高和宁都3个点的全生育期积温和日照时数利用率均表现为杂交粳稻、常规粳稻高于杂交籼稻。同一类型品种在不同试验点下,全生育期积温和日照时数利用率表现为都昌依次高于上高、宁都。综合而言,江西中部及以北地区种植双季晚粳稻产量和品质较为协调,是生产优质晚粳稻的适宜地区。

分类号: S511.33

  • 相关文献

[1]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产量和品质对不同温光资源的响应. 崔弘,刘迪,宋振伟,张俊,曹铁华,具红光,孟英,董文军,刘猷红. 2021

[2]春播晚熟酿造高粱不同生态区高产高效品种筛选与评价. 王艳秋,张飞,张旷野,王佳旭,朱凯,熊文强,郭晓雷,邹剑秋. 2021

[3]寒地水稻不同生态区营养障碍因子研究. 王艳,王孝纯,邓艳红,周建朝. 2010

[4]长江中下游双季晚粳稻产量、生育时期及温光资源配置的生态性差异. 王孟佳,殷敏,褚光,刘元辉,徐春梅,章秀福,王丹英,陈松. 2021

[5]不同生态区、施肥组合及播期对绥农20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陈维元,姜世波,石绍河,陈仁忠,姜成喜,付亚书,景玉良,付春旭. 2004

[6]西藏朗县辣椒在不同生态区种植的品质性状分析. 赵艳宁,蒋兵涛. 2021

[7]北方春小麦品种在西宁生态地区产量比较. 胡冬梅. 1999

[8]13个大豆品种在甘肃不同生态区的适应性分析. 李玥,王兴荣,张彦军,张金福,苟作旺,祁旭升. 2018

[9]6个大豆品系在不同生态区的综合表现研究. 谢飒英,朱倩,贾琛,史俊东,姜南. 2019

[10]东北不同生态区春玉米的产量性能比较. 李琦,侯立白,董志强,李向岭,赵明. 2011

[11]四川不同生态区双低油菜品种“川油18”高产综合栽培技术研究. 郑家国. 2006

[12]山东省不同生态区花生产量及产量性状稳定性分析. 吴正锋,王才斌,杜连涛,刘云峰,郑亚萍,孙奎香,冯昊,孙学武. 2008

[13]不同生态区气象因子对花生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 张玉松,何柳,张云云,何晓莹,刘亚俊,刘珏,苏世强,陈晓艳,陆建美,普兴林,原小燕. 2024

[14]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甘肃省不同生态区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张彦军,王兴荣,李玥,李永生,李峰,苟作旺,张恺东,祁旭升. 2021

[15]重迎茬对不同生态区大豆产量形成的影响. 郑天琪,刘忠堂,王国春,连成才,王成. 1999

[16]晋西北不同生态区莜麦品种与播期试验. 李刚,胡世玲,李荫潘,李成雄,王忠智. 2011

[17]栽培因素对小麦(川麦28)产量的影响. 袁礼勋,黄钢,余遥. 1999

[18]山西省玉米不同生态区玉米特征特性差异化分析. 郑向阳,栗建枝,王国平,成锴,赵太存,韩雪芳,冯书琴. 2015

[19]山西省玉米不同生态区玉米产量性状差异化分析. 郑向阳,栗建枝,王国平,成锴,赵太存,韩雪芳,冯书琴. 2015

[20]东华北不同生态区玉米品种产量及相关性状差异研究. 张洋,于惠琳,王延波.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