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籼粳交DH群体中影响白背飞虱抗虫性QTL的检测(英文)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寒川一成

作者: 寒川一成;滕胜;钱前;曾大力;曾娟;钱忠海;朱立煌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白背飞虱;品种抗性;加倍单倍体群体;水稻;数量性状位点

期刊名称: 中国水稻科学

ISSN: 1001-7216

年卷期: 2003 年 17 卷 S1 期

页码: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分析了水稻籼粳交加倍单倍体 (DH)群体中影响白背飞虱抗虫性和感虫性的QTL。虽然DH株系的亲本窄叶青8号和京系 17没有拒取食抗性 ,但是白背飞虱在 6个DH株系中的取食受到了强烈的抑制 ,可能属超亲分离。在第 3染色体的粳型片段中检测到 1个影响蜜露分泌的微效QTL。粳稻亲本京系 17具有杀卵抗性。DH株系中的杀卵特性是通过叶鞘上杀卵反应产生的坏死症状表现的。在DH株系分蘖早期和中期 ,将 4个杀卵作用的QTL定位在第 1、2、6和 8染色体的粳型片段上。出现在分蘖中期的另一个QTL被定位在第 9染色体的籼型片段上。在分蘖盛期至孕穗期 ,杀卵位点减少至 2个。整个试验期间对每个DH株系的最高杀卵级别的分析显示 ,在染色体 2、6和 9上共有 4个QTL。两个主效QTL位于近邻第 6染色体的粳型片段。在第 1、3和 5染色体上检测到 3个影响第 2代白背飞虱若虫密度的QTL。第 3染色体上起主要作用的QTL源自粳稻亲本 ;第 5染色体上的微效QTL源自籼稻亲本。两个白背飞虱为害的QTL位于第 8和第 10染色体的籼型片段 ,另一个QTL位于第 3染色体的粳型片段。这些QTL被认为与水稻品种对白背飞虱田间抗性表达有关。

分类号: S435.11

  • 相关文献

[1]中国的白背飞虱研究概况. 沈君辉,尚金梅,刘光杰. 2003

[2]中国水稻品种对白背飞虱的抗性(英文). 寒川一成,张红,杨晓君,刘光杰. 2003

[3]中国粳稻春江06抗白背飞虱的遗传(英文). 寒川一成,刘光杰,朱春刚. 2003

[4]中国粳稻春江06抗白背飞虱的系谱分析(英文). 寒川一成,李月红,张锦,刘光杰,姚海根. 2003

[5]两个水稻DH群体茎蘖消长的发育QTL分析. 姜华,姜亮,孙焕明,曾龙军,薛大伟,梁国华. 2008

[6]水稻苗期抗旱性的QTL分析. 徐群,袁筱萍,余汉勇,王一平,汤圣祥,魏兴华. 2010

[7]稻米出饭特性QTL分析及遗传研究. 沈年伟,来凯凯,粘金沯,曾大力,胡江,高振宇,郭龙彪,朱丽,刘坚,董国军,颜美仙,钱前,张光恒. 2011

[8]水稻耐光氧化特性的QTL定位. 姜华,姜亮,赵江红,郭龙彪,孙焕明,薛大伟,曾龙军,曾大力,梁国华,钱前. 2008

[9]水稻剑叶角度的QTL分析. 董国军,藤本宽,滕胜,胡兴明,曾大力,郭龙彪,钱前. 2003

[10]水稻抗白叶枯病微效QTL的定位分析. 于彦春,滕胜,曾大力,董国军,钱前,黄大年,朱立煌. 2003

[11]水稻抗恶苗病微效QTL的定位. 杨长登,郭龙彪,李西明,季芝娟,马良勇,钱前. 2006

[12]水稻高节位分蘖的QTL定位和互作分析. 姜华,赵江红,郭龙彪,姜亮,薛大伟,曾大力,钱前,孙国昌. 2011

[13]不同环境条件下稻谷粒形数量性状的QTL分析. 张光恒,张国平,钱前,徐律平,曾大力,滕胜,包劲松. 2004

[14]河北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研究初报. 张淑平,潘勋,高俊全. 1992

[15]四川省水稻品种抗稻瘟病性规范化鉴定评价体系. 黄富,程开禄,彭国亮,罗庆明,陈国华,朱永昌. 1998

[16]稻曲病菌毒素对不同抗病水稻品种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伏荣桃,王剑,陈诚,赵黎宇,陈雪娟,卢代华. 2021

[17]自然诱发条件下湖北省水稻主栽品种对稻瘟病、纹枯病的抗性鉴定. 张舒,陈其志,吕亮,杨小林,喻大昭. 2006

[18]水稻叶绿素含量动态QTL分析. 刘进,王嘉宇,姜树坤,徐正进. 2012

[19]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水稻糙米率QTL定位分析. 叶生鑫,刘颖,彭强,张大双,吴健强. 2016

[20]应用RFLP图谱定位分析稻米粒形的QTL. 吴长明,孙传清,陈亮,李自超,王象坤. 200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