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RAPD与SSR技术进行野生大豆种群内分化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周晓馥

作者: 周晓馥;庄炳昌;王玉民;赵洪琨

作者机构:

关键词: RAPD;SSR;种群分化;野生大豆;分子标记

期刊名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ISSN: 1671-3990

年卷期: 2002 年 10 卷 04 期

页码: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利用RAPD和SSR技术对25°N野生大豆种群16个样本进行分子标记,从150多个RAPD引物中筛选出具有多态性的引物20个,共扩增出146个标记位点,其中具有多态性的有60个,占总位点的40.8%,平均遗传距离为0.1536,杂合度为0.3248。从6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14对具有多态性的引物,平均遗传距离为0.2209,杂合度为0.6961 聚类分析可将25°N野生大豆16个样本分成5类,表明种群内存在大量的遗传变异。为研究野生大豆种群内及种群间的遗传多态性探索了有效方法,并提出野生大豆核心种质资源的保存及取样对策。

分类号: S565.1

  • 相关文献

[1]利用RAPD技术进行野生大豆种群内分化的研究. 周晓馥,庄炳昌,王玉民,赵洪琨. 2001

[2]绿僵菌菌株遗传多态性与地理来源及寄主种群分化的关联性. 农向群,张泽华. 2010

[3]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王斌. 2012

[4]分子标记在青稞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张玉清. 2011

[5]分子标记在梨属植物上的应用及其应用前景. 杨晓平,胡红菊,田瑞,陈启亮. 2008

[6]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牧草中的应用. 黄艳霞,白昌军. 2008

[7]3种分子标记分析油菜品种间的多态性效率比较. 张书芬,傅廷栋,马朝芝,朱家成,王建平. 2005

[8]RAPD和SSR标记对不同样点(产地)水稻品种分析的比较. 李莉,杨剑波,D.J.Mackill,P.M.Colowit. 2000

[9]DNA分子标记在月季中的应用. 邱显钦,鄢波,唐开学,张颢,李树发. 2006

[10]黄曲条跳甲种群分化的RAPD分析. 傅建炜,陈小龙,尤民生. 2008

[11]分子标记技术在西花蓟马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段惠生,张安盛,李丽莉,门兴元,张思聪,周仙红,于毅. 2012

[12]中国不同纬度不同进化类型大豆的RAPD分析. 庄炳昌,王玉民,徐豹,惠东威,顾京,陈受宜. 1994

[13]利用RAPD技术分析野生大豆×栽培大豆后代品系遗传组成. 郑翠明,常汝镇,邱丽娟,李玉清,郭蓓. 2000

[14]广东5个野生大豆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赵青松,陈振伦,赵云云,张杰,马启彬,年海,杨存义. 2013

[15]江西野生大豆遗传多样性分析. 程春明,杨存义,马启彬,年海. 2011

[16]河北东部沿海地区野生大豆SSR多样性分析. 王丹,乔亚科,韩粉霞,李桂英,蒲伟凤,代波,李桂兰. 2010

[17]广西新收集野生大豆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曾维英,梁江,陈渊,韦清源,汤复跃,钟开珍,陈文杰. 2011

[18]野生大豆育成品种与其亲本间的遗传多样性比较. 吕祝章,王文哲,梁青,邱丽娟. 2016

[19]中国不同纬度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SSR分析. 赵洪锟,王玉民,李启云,张明,庄炳昌. 2001

[20]新考察收集野生大豆与已保存野生大豆的遗传多样性比较. 李向华,田子罡,李福山. 200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