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毒蛋白在转Bt基因棉中的表达及其在害虫天敌间的转移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桂芬

作者: 张桂芬;万方浩;郭建英;侯茂林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转Bt基因棉;Bt毒蛋白;棉铃虫;棉蚜;龟纹瓢虫;毒素转移

期刊名称: 昆虫学报

ISSN: 0454-6296

年卷期: 2004 年 47 卷 03 期

页码: 334-34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常规棉泗棉 3号作为对照 ,采用酶联免疫生测法 (ELISA)和室内生物测定法 ,研究了转Bt基因棉新棉 33B和GK 12不同组织器官中Cry1Ac或Cry1Ab毒蛋白的表达及其向靶标害虫 (棉铃虫 )、非靶标害虫 (棉蚜 )以及天敌 (龟纹瓢虫 )的传递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新棉 33B各组织器官中Bt毒蛋白的表达量较高 ,为 79 7~ 1390 0ng g鲜重 ,GK 12较低为 16 5~ 2 6 4 0ng g鲜重。在花盛期 ,新棉 33B各组织器官中Bt毒蛋白的表达量依次为 :柱头、花药 >子房、花瓣 >群尖 ;而 5~ 7叶期的初展嫩叶、现蕾初期的幼蕾及花铃期的幼铃表达量相当 ,而且与花盛期群尖的表达量没有明显区别。同样处于花盛期的GK 12 ,其各组织器官中Bt毒蛋白的表达量依次为 :花药 >柱头 >花瓣 >群尖 >子房 ;而 5~ 7叶期的初展嫩叶、现蕾初期的幼蕾及花铃期的幼铃表达量相当 ,而且与花盛期群尖的表达量没有明显差异。常规对照棉的幼铃、花药、柱头以及子房中痕量Bt毒蛋白的存在可能与传粉昆虫等的活动有关。在转Bt基因棉田采集的棉蚜和棉铃虫老龄幼虫 ,其体内均可检测到Bt毒蛋白 ;在新棉33B棉田采集的龟纹瓢虫幼虫和成虫体内也可检测出Bt毒素。当以Bt棉田的棉蚜饲喂龟纹瓢虫时 ,龟纹瓢虫的生长发育、存活以及繁殖等基本没有受到影响。

分类号: S435.62

  • 相关文献

[1]新疆地区转Bt基因棉田主要害虫及其天敌消长规律的初步研究. 宁新柱,宋庆平,孔宪辉,陈红,孟建文,何玉疆,张松林. 2001

[2]北疆棉区Bt棉及土壤中Bt毒蛋白含量测定. 刘建,汪飞,丁瑞丰,李号宾,张永军,徐遥. 2010

[3]转Bt基因棉Bt毒蛋白表达量的时空变化. 陈松,吴敬音,周宝良,黄骏麒,张荣铣. 2000

[4]转Bt基因棉Bt毒蛋白的ELISA检测方法的研究(英文). 陈松,吴敬音,程德荣,张荣铣,黄骏麒. 1999

[5]转Bt基因棉的抗虫性遗传及其生化基础研究. 肖松华,陈旭升,许乃银,刘剑光,狄生春,陈松,黄骏麒. 2001

[6]Bt棉种植时期和作物布局方式对龟纹瓢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周洪旭,万方浩,范中南,董亮. 2008

[7]取食Bt棉的棉粉虱对中华草蛉和龟纹瓢虫幼虫存活和发育的影响. 郭建英,万方浩,董亮. 2004

[8]棉蚜密度对瓢虫集团内捕食作用的影响. 陆宴辉,徐建祥. 2016

[9]花生-棉花间作田蚜虫的发生及其对新烟碱类杀虫剂抗性水平评价. 薛超,王爱玉,张芸,张建华,杨媛雪,赵鸣. 2024

[10]龟纹瓢虫对烟粉虱和棉蚜取食选择及适合度比较研究. 张毅波,万方浩. 2008

[11]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蚜的杀虫剂敏感性及解毒酶系的影响. 郭建英,万方浩,夏敬源. 2006

[12]取食转Bt基因棉花上的棉蚜对丽草蛉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郭建英,万方浩,董亮,闪慧月,韩召军. 2005

[13]转基因抗虫棉田棉蚜种群消长关键因素分析. 何华,万方浩,张桂芬,韩召军. 2007

[14]棉铃虫对Bt毒蛋白(Cry1Ac)抗性品系的选育. 董双林,夏敬源,王春义,刘辉. 2001

[15]对Bt毒蛋白不同抗性水平棉铃虫品系的生物学研究. 夏敬源. 2003

[16]新疆南部棉区转Bt基因棉花对棉铃虫抗性的季节性变化规律. 李号宾,刘建,徐遥,张永军,阿克旦·吾外士. 2012

[17]华北地区棉铃虫对Bt杀虫蛋白的抗性监测. 赵建周,范贤林,芮昌辉,魏岑,梁桂梅. 2000

[18]A54外毒素与Bt毒蛋白对棉铃虫的交互作用. 王立霞,杨怀文,黄大昉. 2002

[19]48%Spinosad浓溶剂防治棉铃虫试验研究. 马艳,贾海庆. 2001

[20]Cry1Ah蛋白通过三级食物链对龟纹瓢虫幼虫的影响. 张帅,吕丽敏,雒珺瑜,王春义,崔金杰.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