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耕地苜蓿斑蚜种群发生的适宜生境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蓉

作者: 张蓉;朱猛蒙;马建华;王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苜蓿斑蚜;适宜生境;地理信息系统

期刊名称: 应用生态学报

ISSN: 1001-9332

年卷期: 2009 年 20 卷 08 期

页码: 1998-200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将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不同时期耕地苜蓿斑蚜种群分布插值图与生态气候图、数字高程图进行叠加,分析了苜蓿斑蚜密度与生态环境和地理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苜蓿斑蚜的分布和发生程度与气候、地貌和海拔密切相关,苜蓿斑蚜在研究区的适宜生境为海拔1440~2000m的半干旱平原区和半干旱丘陵区,最易暴发成灾的区域为海拔1600~1800m的半干旱平原区.苜蓿斑蚜的适宜生境与不同时期的空间分布插值图相结合,可定量分析各生态区苜蓿斑蚜种群的空间动态.

分类号: S433

  • 相关文献

[1]宁夏固原苜蓿斑蚜种群发生的适宜生境. 朱猛蒙,蔡凤环,张蓉,马建华. 2011

[2]基于地统计学和GIS的苜蓿斑蚜种群空间结构分析和分布模拟. 张蓉,冷允法,朱猛蒙,王芳. 2007

[3]玉米螟赤眼蜂适宜生境的研究及其利用. 宋彦英,王振營,何康來,文麗萍. 1998

[4]气候变化条件下太平洋丽龟的适宜生境及其变化. 邢衍阔,康斌,鹿志创,高祥刚,王震,田甲申. 2023

[5]不同气候情景下木梨潜在地理分布格局变化的预测. 刘超,霍宏亮,田路明,董星光,徐家玉,齐丹,张莹,曹玉芬. 2020

[6]二点委夜蛾不同世代成虫适宜生境调查及其在作物间的转移规律研究. 马继芳,徐璟琨,王维莲,林英杰,靳群英,董志平. 2014

[7]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对苜蓿斑蚜的控制作用. 赵海龙,石洋,涂雄兵,董辉,张泽华. 2018

[8]七星瓢虫对苜蓿斑蚜捕食作用的研究. 张蓉,杨芳,马建华. 2007

[9]应用EPG技术分析不同品种苜蓿对苜蓿斑蚜的抗性. 于良斌,岳方正,程通通,王予彤,崔进,徐林波. 2021

[10]小十三星瓢虫对苜蓿斑蚜的捕食功能反应. 张蓉,杨芳,马建华. 2007

[11]五种不同苜蓿品种对苜蓿斑蚜实验种群存活率和生殖力的影响及抗性分析. 马建华,高丽,张蓉. 2010

[12]金龟子绿僵菌对苜蓿生长的影响及对苜蓿抗蚜性的诱导作用. 刘蓉,蔡霓,农向群,王广君,涂雄兵,冯士骞,张泽华. 2024

[13]基于GIS的苜蓿斑蚜区域化预测预报技术初步研究. 朱猛蒙,孙玉荣,张蓉,于钊,黄文广. 2011

[14]植物次生代谢物丁布对苜蓿斑蚜的控制作用. 潘凡,朱凯辉,涂雄兵,张泽华. 2023

[15]苜蓿斑蚜实验种群生命表研究. 徐林波. 2013

[16]苜蓿斑蚜对我国苜蓿商品草的经济损失评估. 朱蒙猛,张蓉,张泽华,李志红. 2013

[17]宁夏南部山区苜蓿斑蚜预测预报技术的初步研究. 马建华,王芳,王金福,张蓉. 2005

[18]苜蓿斑蚜发育起点温度、生长发育有效积温及在宁夏发生代数. 傅祖英,罗撄宁,苗淼,王颖,张蓉,班丽萍,谭瑶,魏淑花. 2024

[19]取食抗感品种紫花苜蓿的苜蓿斑蚜唾液腺转录组差异分析. 古文鑫,朱凯辉,刘长仲,涂雄兵. 2024

[20]农田远程智能诊断与决策系统研究与实现. 刘锋,何火娇,吴华瑞.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