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胡强
作者: 胡强;韩宝瑜;马建义;汤丹;杨坚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喜树叶提取物;假眼小绿叶蝉;吡虫啉;药效试验
期刊名称: 中国茶叶
ISSN: 1000-3150
年卷期: 2009 年 31 卷 05 期
页码: 32-33
摘要: 用喜树叶提取物的两种乳油剂和水剂各2个浓度对假眼小绿叶蝉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并以茶园中常用防治刺吸式害虫的农药吡虫啉的常规剂量为参比。结果表明,喜树叶提取物A乳油剂、B乳油剂和水剂对假眼小绿叶蝉都有防效,防效大小依次为A乳油剂>B乳油剂>水剂,高浓度的效果优于低浓度的效果;吡虫啉的效果最好,其次为0.05%喜树叶提取物A乳油150倍液,药后3天的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为72.2%和61.4%。喜树叶片中的喜树碱是主要的杀虫活性物质,非化学合成品,可考虑将喜树叶提取物乳油剂用于茶园叶蝉的绿色防控体系。
分类号: S435.711
- 相关文献
[1]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防治茶小绿叶蝉试验. 谭济才,李健权. 2003
[2]溴氰菊酯·吡虫啉对假眼小绿叶蝉的联合作用. 胡本进,李昌春,石立,周子燕,张莹莹,段劲生. 2009
[3]5%吡虫啉乳油防治蔬菜蚜虫田间药效试验. 卢宗志,刘洪涛. 2002
[4]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规律及化学防治. 魏进,段婷婷,朱淮武,廖国会. 2011
[5]43.7%甲龙SC对茶树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效及安全性. 姚雍静,廖向前,曹雨,王家伦,陈娟,梁远发. 2013
[6]基于mtDNA COI的假眼小绿叶蝉系统发育研究. 付建玉,李乐,袁志军,唐美君,肖强. 2014
[7]假眼小绿叶蝉虫量消长和单个发生高峰期分段标准研究. . 1994
[8]间作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动态与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顾俊荣,董明辉,李浩宇,范君,杨代凤. 2017
[9]假眼小绿叶蝉微卫星位点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李倩,陈学新,韩宝瑜. 2016
[10]添加农用有机硅对假眼小绿叶蝉防效的影响. 郭华伟,朱国念,姚惠明,唐美君. 2013
[11]不同种植模式下茶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动态的调查. 汪云刚,李良静,冉隆珣,玉香甩,吴文伟,韩宝瑜,李忠美. 2010
[12]茶树-害虫-天敌间的化学信息联系. 陈宗懋,许宁,韩宝瑜,赵冬香. 2003
[13]假眼小绿叶蝉自然天敌控制作用的评价. 庞雄飞,谢振伦. 1997
[14]茶小绿叶蝉优势种的归属. 赵冬香,陈宗懋,程家安. 2000
[15]基于mtDNACOI的假眼小绿叶蝉系统发育研究. 付建玉,李乐,袁志军,唐美君,肖强. 2014
[16]15%茚虫威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田间药效试验. 彭萍,王晓庆,林强,黄尚俊,胡翔,唐敏. 2010
[17]七省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RAPD分析及其亲缘关系探讨. 付建玉,韩宝瑜. 2007
[18]印楝提取物对假眼小绿叶蝉的生物活性研究. 赵冬香,徐汉虹,高景林,江定心. 2003
[19]印楝对假眼小绿叶蝉鸣声通讯影响的研究. 赵冬香,高景林,徐汉虹,陈宗懋. 2005
[20]假眼小绿叶蝉及天敌蜘蛛生态位的研究. 谢振伦,庞雄飞.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森林转化为茶园及其管理对土壤碳、氮库的影响和调控机制初探
作者:黄福印;张少博;胡强;罗莹;董雅洁;张洁;李鑫;付建玉;王华森;颜鹏
关键词:土地利用;碳库;氮库;茶园;肥料管理;真菌微生物群落
-
茶叶碳足迹核算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颜鹏;胡强;冷杨;董雅洁;黄福印;罗莹;张洁;李征珍;张少博;付建玉;李鑫
关键词:“双碳”战略;茶叶;碳足迹;碳排放;碳清除
-
亚致死剂量氯虫苯甲酰胺对稻水象甲生物酶活性及田间发育动态的影响
作者:杨春林;胡强;李洪浩;席亚东
关键词:稻水象甲;氯虫苯甲酰胺;亚致死剂量;生物酶活性;解毒酶抑制剂;发育动态
-
茶文化助力鹤峰茶产业发展的探索
作者:王志博;张琳;王东辉;陈昌鸿;张月芳;张具权;胡强
关键词:鹤峰茶;容美贡茶;宜红;古茶道
-
有机种植方式对茶园土壤酸碱度的影响
作者:沈星荣;汪秋红;胡强;王东辉;傅尚文;韩文炎;李鑫
关键词:有机管理;茶园;土壤;pH
-
哈茨木霉β-葡聚糖酶诱导、纯化及对黄瓜幼苗的促生防病作用
作者:杨春林;李洪浩;胡强;席亚东
关键词:哈茨木霉;β-葡聚糖酶;分离纯化;黄瓜幼苗;生防作用
-
哈茨木霉UN-2β-葡聚糖酶诱导及对水稻纹枯病的抑菌防病作用
作者:杨春林;席亚东;胡强;李洪浩
关键词:哈茨木霉;β-葡聚糖酶;诱导条件;水稻纹枯病;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