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麦草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与播量的关系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荟荟

作者: 张荟荟;艾尔肯·达吾提;梁维维;张学洲;康帅;朱昊;李学森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新麦草;播种量;种子产量

期刊名称: 草食家畜

ISSN: 1003-6377

年卷期: 2020 年 005 期

页码: 28-33

摘要: 为了探索提高新麦草种子的最佳播种量,在呼图壁旱生牧草基地,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开展不同播种量对新麦草种子、 干草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播种量为0.50 kg/666.67 m2时,2014-2015年的种子产量均达到最高值,分别为49.91 kg/666.67 m2和22.26 kg/666.67 m2,显著高于其他播量水平,且两年间的种子产量差距很大.新麦草收种后还可刈割利用两茬草,在播量0.75 kg/666.67 m2水平下,第一年干草总产值最高可达891.61 kg/666.67 m2,第二年的头茬干草产量也能达到231.23~300 kg/666.67 m2,具有一定的潜在经济效益.相关分析表明,播量与第一年种子亩产量和生殖枝数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第一年种子亩产与生殖枝数呈显著正相关,播量越小,生殖枝数、小穗数越多,种子产量也越高.在呼图壁平原荒漠区建立新麦草种子田的最佳播种量为0.50 kg/666.67 m2.

分类号: S812

  • 相关文献

[1]行距与播种量和施肥量对塔乌库姆冰草种子产量的影响. 梁维维,刘梦,李莉,李亮,麦丽亚,贾纳提. 2019

[2]行距与播种量对无芒雀麦种子产量及产量组分的影响. 朱振磊,张永亮,潘多锋,韩建国,申忠宝,韩云华,鲍青龙,王显国. 2011

[3]播种量对紫云英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秦自果,刘威,李小坤,鲁剑巍,鲁君明,戴志刚,曹卫东,耿明建. 2015

[4]行距和播量对江夏扁穗雀麦鲜草和种子产量的影响. 田宏,刘洋,张鹤山,蔡化,熊军波. 2015

[5]不同播种量对饲用猪屎豆产量的影响研究. 祖日古丽·友力瓦斯,穆尼热·买买提,田聪,沙吾列·沙比汗,朱忠艳,张博. 2016

[6]新麦草种质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刘永财,孟林,张国芳,毛培春,张德罡. 2009

[7]放牧强度对新麦草人工草地植物地下部分生物量及其氮素含量动态的影响. 白可喻,韩建国,王培,李宏. 2000

[8]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juncea遗传变异的细胞学和分子的分析. 卫俊智,朱凤绥,Wang Richard R C,Campbell W F. 1997

[9]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juncea遗传变异的细胞学和分子的分析(英文). 卫俊智,朱凤绥,RichardR-C.Wang,WillamF.Campbell. 1997

[10]狼毒对新麦草化感作用的研究. 周淑清,黄祖杰,王慧,刘一凌,胡卉芳. 2009

[11]天山山地草原补播改良的研究. 李学森,任继生,冯克明,雷特生,阿依丁,张学洲,双湖尔,穆合塔尔. 1996

[12]用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小麦-新麦草杂交后代. 周荣华,贾继增,董玉琛,T.Schwarzacher,T.E.Miller,S.Reader,Sh.B.WuM.D.Gale. 1997

[13]新麦草青贮的初步研究. 刘玲,许庆方,韩建国,玉柱,孙启忠,白春生. 2011

[14]施肥和刈割对新麦草产草量影响的研究. 孙彦,史德宽,杨青川. 1998

[15]用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小麦-新麦草杂交后代. 周荣华,贾继增,董玉琛,Schwarzacher T,Miller T E,Reader S. 1997

[16]山丹新麦草多倍体诱导的初步研究. 张秀丽,侯建华,云锦凤,米福贵,张利军. 2005

[17]狼毒对新麦草、无芒雀麦化感作用的研究. 王慧,卫智军,周淑清,黄祖杰. 2011

[18]新麦草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的主成分和聚类分析. 郝林峰,李志勇,李俊,黄帆,李鸿雁. 2017

[19]耐盐植物海滨锦葵的引种和栽培研究. 尹金来,周春霖,洪立州,王凯,丁金海,王茂文. 2000

[20]新高粱4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冯国郡,涂振东,郭建富,再吐尼古丽·库尔班,叶凯.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