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菜用大豆田昆虫群落功能团组成及多样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高慧敏

作者: 高慧敏;巴义彬;冉红凡;田玉;孙英焘;郝玲玉;赵思佳;曹岩坡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菜用大豆;昆虫功能团;群落结构

期刊名称: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SN: 1673-9868

年卷期: 2022 年 006 期

页码: 73-7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研究河北省菜用大豆田昆虫群落功能团结构及其多样性的变化,于2018年5-10月,采用马来氏网对该地区昆虫进行调查,共采集昆虫6 888头,隶属于11目94科255种,按照营养和取食习性分为吸收式害虫、咀嚼式害虫、天敌昆虫和中性昆虫4个功能团;采用群落结构特征参数比较分析了各功能团的结构特征与动态.结果表明:各功能团的相对丰盛度由大到小为咀嚼式害虫、吸收式害虫、天敌昆虫、中性昆虫,且不同功能团的优势类群相对丰盛度随季节变化明显;该地区主要有5种吸收式害虫和1种咀嚼式害虫,优势天敌有8种.菜用大豆田昆虫群落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仅极少数吸收式害虫早期大发生的可能性大,需要提前做好预防.

分类号: S436.43%S476

  • 相关文献

[1]不同果园绿肥种植模式下昆虫功能团多样性分析. 段志龙,王晨光,王辉,江幸福. 2022

[2]土壤细菌群落对湿热灭菌蚕沙还田的响应. 邓虎军,林超文,姚莉,唐甜,张建华. 2019

[3]菜用大豆在辽宁省不同生态区农艺性状及产量的比较研究. 陈艳秋,宋书宏,张立军,董友魁,刘永涛,张丽莉,宋晓艳,于广文,王玉江. 2010

[4]不同播种季节对早熟菜用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 杨加银,徐海风. 2005

[5]26份菜用大豆品种(系)指纹图谱的构建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 徐海风,杨加银,程保山. 2014

[6]菜用大豆新品种淮鲜豆5号的选育. 杨加银,徐海风,程保山,罗伯祥. 2016

[7]菜用大豆高效离体再生体系的优化. 张古文,丁桔,徐盛春,陆新苗,胡齐赞,龚亚明. 2011

[8]早熟菜用大豆种植密度试验初报. 吴春芳,姜永平,金丽华. 2007

[9]菜用大豆“楚秀”的开发与利用. 杨加银 ,徐海斌,张复宁. 2002

[10]菜用大豆品种花荚粒形成的初步研究. 杨加银. 2005

[11]菜用大豆育种目标与策略的商榷. 杨加银. 2004

[12]真空渗糖对冷冻菜用大豆部分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硬度的影响. 唐明霞,袁春新,陈惠,吴浩,邱海荣,徐莉,薛晨霞. 2012

[13]菜用大豆与普通大豆产量及品质的比较. 张惠君,敖雪,王海英,李明姝,谢甫绨. 2009

[14]播期、密度对菜用大豆鲜荚产量及性状的影响. 杨加银,徐海风. 2006

[15]菜用大豆品种改良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杨加银,张复宁,冯其虎,徐海斌. 1998

[16]菜用大豆浙鲜豆6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傅旭军,朱丹华,李百权,袁凤杰,鲍祖达,朱申龙. 2010

[17]菜用大豆技术交流网络平台的设计与开发. 李笑,徐志福,朱丹华. 2008

[18]菜用大豆新品种“青酥二号”的选育. 顾卫红,麻浩,杨红娟,马坤,姚祥坦. 2006

[19]优质、早熟、抗病菜用大豆新品种“青酥四号”的选育. 马坤,王庆中,杨红娟,顾卫红,喻德跃. 2006

[20]菜用大豆新品种‘苏豆16号’. 陈华涛,刘晓庆,袁星星,张红梅,崔晓艳,顾和平,陈新.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